第006版:人文河洛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2024年6月18日 星期
上海汉服版权中心顾问专家、《中国汉服产业发展报告》核心编委、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原副院长万艳敏——
做好汉服知识产权保护 打造创新发展可持续生态

万艳敏 (受访者供图)

佟丽娅来洛拍摄汉服写真、董明珠两次穿汉服打卡洛邑古城……时下,在洛阳体验汉服、感受“穿越”的潮流仍在持续。洛阳汉服火爆出圈,谁来为创意保驾护航?洛阳发展汉服产业,可向哪里寻求助力?近日,记者就此采访了上海汉服版权中心顾问专家、《中国汉服产业发展报告》核心编委、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原副院长万艳敏。

保障商家权益 避免侵权乱象

2023年以来,洛阳汉服频频出圈。面对“泼天流量”,洛阳大力发展汉服产业,目前,汉服相关商家已超过1200家。“洛阳汉服产业发展速度之快,超乎想象。”万艳敏说,现在的洛阳与自己4年前来时相比变化很大。

在上海汉服版权中心项目研究过程中,万艳敏发现,无论是线下开设的诸多汉服体验店,还是线上运营的汉服原创品牌,其汉服妆造、服装设计里存在的创意,作为核心竞争力,被侵权现象屡见不鲜。“洛阳汉服产业发展快、覆盖面大,若想品牌化推广,应未雨绸缪避免侵权乱象。”她建议。

万艳敏举例,一些汉服店铺或摄影师,存在盗用他人原创成果图片并挂在店内或互联网平台上误导消费者的情况,是较好认定的侵权行为。同时,洛阳文博资源丰富,不少商家将出土文物和古代书画等作为原创作品的灵感来源,对此她提醒,类似具有原创元素的设计也可登记版权,若日后涉及侵权可方便维权。

“许多商家也因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经验而放弃维权。”万艳敏表示,侵权行为会打击商家原创积极性,进而影响市场活力,洛阳应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并及时为更多从业者补上这一课。

打造汉服品牌 洛阳可求助“外脑”

“打造品牌,不要急于求成。”万艳敏曾承接大量企业品牌策划,依据自己的经验,她为洛阳打造汉服品牌给出建议。

在她看来,洛阳想要将汉服文化打造成一个享誉全国的品牌,“品牌意识”是关键。“这一意识不能局限在某几个商家、企业,而应覆盖整个‘上层建筑’到一线市场的全体从业者,所有人均具备这一主观能动性,才是品牌打造的良好开端。”万艳敏说。

她介绍,自品牌营销的概念传入中国,其运营操作便有一整套基本规范,这一规范也可以说是行业规律,颇具专业性。万艳敏建议,洛阳可借助“外脑”,如企业、高校等进行系统性规划,令其为洛阳提供具有前瞻性、专业性和引领性的实践指导。“当然,规划的实施是一个长期投入的经营活动,存在培育周期,急于求成恐难‘结果’。”她说。

除此之外,万艳敏认为,国内许多时尚品牌出现晚,品牌经营欲突破国际同行的“天花板”,难度极大,但汉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文化在哪儿,其发展优势与话语权就在哪儿。“洛阳在这一方面具有绝对优势,是汉服文化发展的优质土壤。”她说。

汉服产品研发 可向高校寻求助力

2023年,洛阳首个汉服产业园在汝阳县投产。目前,全市共有5家重点企业专业从事汉服研发生产,加上多家工作室,洛阳整体年产能约为180万套。随着产业链完善,现阶段,洛阳的“汉服热”已不局限于“一租了之”的服装出租生意。

“老牌服装生产企业熟知服装打板和制作流程,但在汉服形制研发和纹样设计方面有所欠缺。”万艳敏说,即使汉服是传统服饰,其流行趋势和消费需求也是发展变化的,如果不能紧扣市场需求开展原创设计,就容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落后。

对此,万艳敏建议,关于汉服设计人才的需求,洛阳可向高校寻求助力。她表示,洛阳本土高校虽未开设相关专业,但郑州有不少高校培育服装设计人才,洛阳可多吸纳周边城市青年人才,为汉服产业增添设计新力量。

“保护与传承汉服文化,最根本、最直接的方式还是‘活态化利用’,而发挥创意进行汉服设计与生产,是让它真正融入我们的生活的第一步。未来,洛阳可深化校企协同合作,携青春力量、专业优势共同打造汉服创新发展的可持续生态。”万艳敏说。

洛报融媒记者 李晓楠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