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墙红瓦的楼房拔地而起,整修一新的水泥路面宽阔平坦,路灯杆静立道路两旁,街道两旁的商铺人头攒动……盛夏时节,有着“北国江南”“鱼米之乡”之称的孟津区会盟镇,中心街区呈现一派“现代都市”景象,集镇面貌焕然一新,居民生活闲适便捷,整个城镇充满朝气与活力。
这是孟津区认真贯彻市委城市提质“351”工作举措和区委城市提质“3345”、乡村振兴“5543”工作思路,坚持以规划为先导,以建设为重点,围绕集镇内强“素质”、外提“颜值”,“内筑基础、外展风貌”的建设目标,全力打造功能完善、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特色鲜明的精品集镇,着力把孟津打造成传承红色基因的文化窗口、展示乡镇文脉的交通要道、体现绿色景观的生态道路所取得的成果。集镇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明显加快,广大群众的生活品质、获得感和满意度显著提升,实现了内外兼修、内外兼美,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自2023年以来,为加快补齐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推动城乡要素互动、城乡空间共融,建设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特色鲜明的示范集镇,孟津区在认真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集镇建设“7+4”模式,“7”指实施“七个一”工程,即一个现代化商超型农贸市场、一条标准化示范街道、一个新型产业社区、一个文化体育广场、一批街头游园、一张健全的雨污垃圾分流(类)收集处理网、一批星级公厕;“4”指“四大提升行动”,即公共教育(寄宿制中小学及学前教育)、公共卫生、公共养老、公共服务(打造邻里中心)。
同时,该区还坚持城区、集镇、村庄“三位一体”协同发展,着力推进城乡规划建设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社会治理一体化、改革一体化,进一步构建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为乡村提供高质量、高水平基础设施和医疗、教育、养老等公共服务,有效弥补公共产品供给不足,提升吸纳农村人口的能力,推动农民就地就近市民化、公共服务均等化。
在建设中,孟津区紧抓“两建设、三改造”,持续提升镇区、街区的“面子”和“里子”,用“绣花功夫”实施了三线入地、立面改造、人车分流等一大批工程,使每个镇、街道都至少建成一条标准化示范街,新建、改建了文化体育广场,布局完善了公厕、街边小游园等基础设施,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增强了群众对城市提质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对照集镇建设标准,各镇、街道围绕区域规模、路网交通、环境风貌、公共服务设施等,科学确定基础设施建设、功能品质提升项目。如麻屯镇立足服务企业发展,高标准实施龙翔西路提升改造等基础设施项目,畅通了周边企业生产、群众生活通道;送庄镇聚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努力补齐集镇建设短板,俗良路、风淳路、龙腾路已完成建设通车,实现了镇区路网交通线纵横连通;平乐镇加快布局完善教育、医疗、商贸等服务,进一步提升镇区品质、功能和风貌;朝阳镇制定精细化管理负面清单,开展专项提升行动,对积极配合完成店招改造的商户予以奖励,使镇区特色鲜明、亮点突出。
同时,各镇、街道通过完善基础设施、优化路网结构、增加道路宽度和路网密度等措施,进一步提升镇区的整体面貌和居住品质。如会盟镇西大街改造提升项目为居民解决了充电难、停车难的问题,还改造提升了主要道路;康乐街道实施微更新、精提升,加快推进电梯加装、游园和广场建设,让城市公共空间“流动”起来;河阳街道坚持以党建为引领,“软”“硬”件结合,项目化抓城市提质的做法得到有关部门好评;白鹤镇积极改善办学条件,使教学环境得到极大提升,更加便于师生学习和开展各项活动,为广大学生营造了一个安全、整洁、美观的校园环境;康乐街道片区体育公园室内外运动场所一体建设、功能互补,满足了各类人群的健身需求。
集镇建设的有序推进,不仅改善了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增加了他们的幸福指数,也有力提升了集镇整体形象,带动了商业的繁华和镇域经济的发展。截至目前,全区已新建、提升体育广场、街头游园36个,新建、改造星级公厕15个,建设商超型农贸市场12个,改造提升标准化示范街18条等,各镇均实现了雨污水分离。随着一大批功能服务设施建成投入使用,居民生活更加便利、更加舒适,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郑占波 张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