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城,就是我的家乡——宜阳。洛河自陕西流到豫西,水面一下子开阔起来。宜阳人用几座橡胶坝把水蓄积起来,水面如镜,岸柳倒映,两山夹峙,一水穿城,船城越发名副其实了。
上高一那年,我步行四五十里,第一次从老家白杨乡翻山越岭去看向往已久的宜阳县城。走到城南锦屏山往下看,县城东西长、南北狭,城北亮亮地弯着一条银线,那一定是洛河。县城如一艘小船,停泊在洛河岸边。
1998年,我从乡镇调到县城工作。那时候,洛河宜阳段还没有规划治理,两岸杂草丛生、乱石满滩。建于20世纪70年代、连接县城南北的跨洛河大桥,净宽9米,就已基本满足通行需要。
云来月去,斗转星移。进入21世纪,只有一座跨河桥已显滞后,县里在老桥西侧又并排建起了一座桥,南来北往,各行其道。后来,家用轿车大为普及,交通压力日益加大。宜阳投资7.1亿元,建成了一座全长2090米、双幅四车道、14条线位的高架桥。
桥是船城的独特风景。高架桥往西,县城范围内还有灵龙桥、凤仪桥;往东,还有锦龙桥、步云桥。大桥造型各异,座座灯光璀璨。桥把县城南北拉宽了,也把东西拉长了,洛河成了城中河。城北香鹿山郁郁葱葱、体育小镇活力四射,城南锦屏山武曌题词、红星小镇红红火火,城东先进制造业开发区产销两旺,城西灵山文旅风景区游客熙攘。城内楼宇鳞次栉比、公园珠镶玉嵌。县城俨然由一艘小船变成了航母。
桥因水靓,水因桥秀。洛河宜阳段评上了省级“美丽幸福河湖”。依托两岸几十里堤坝建起的滨河公园内,草绿花红、佳木葱茏、设施齐全。清晨或傍晚,我都会到公园里走一走,听听鸟语,闻闻花香,放松一下身心。
一路走下去,一个长发飘飘、身着淡蓝上衣和白色裤子的女子,“咿咿呀呀”在练习发声;拴着绳的小狗蹦蹦跳跳给主人带路,主人悠然地听着评书;一对白发老人坐在长椅上,静静地望着河中上下翩飞的鸟儿;坐在亲水平台上的几个垂钓者,构成一幅剪影画;打扫完小径的清洁工,三五人聚在一起谈天说地,好不热闹,说起孙颖莎和陈梦,像在说邻家女儿;一群妇女在交流旅游归来的感受,回味着外面的世界,都说还是家乡好。
在船城,不同年龄、不同兴趣的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欢乐。
船城诗书味儿浓郁。主城区内,点缀着10个温馨的城市书房与8个精致的小湖。闲暇时,我会到城市书房坐坐,看书享受慢时光。2019年宜阳被授予“中华诗词之乡”称号。作为创建的参与者,我对洛河岸边的古诗灯柱情有独钟,尤其喜欢出生在宜阳的李贺的诗。“雄鸡一声天下白”“东方风来满眼春”,船城的人们随口都能说上几句。李贺广场上矗立着诗人形神兼备的塑像,日日夜夜,曾备受“蹭蹬溘风尘”之苦的他,欣慰地看着千余年后幸福生活的人们。
在自家门口就能看体育大赛,是宜阳人的又一得天独厚的福分。全国青少年射击锦标赛、全国皮划艇激流回旋青少年锦标赛暨世界青少年锦标赛选拔赛、“鲁能杯”全国少儿足球邀请赛……一项项国家级体育赛事,让我大开眼界。小县城越来越有活力、魅力、影响力了。
天色渐暗,高架桥上,两行霓虹灯流泻变幻着色彩。滨河公园内,“村BA”社区篮球联赛再一次开赛,运动员奋力拼抢,观众呐喊声不绝于耳。不远处,滨河游园的水上舞台,正有演出。坐在观众中间,吹着河风,有滋有味地品尝着文艺盛宴,感到惬意无比。听,一首歌曲《众人划桨开大船》响彻夜空,声腔如此流畅,如此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