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7版:洛 浦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洛阳气质
史官文化源于河洛
新闻网广告
“弱智”的说明书
邙山黄土掩丽人 孝文功业见史册
花雨图(国画)
遥远的光饼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2008 年 7 月 10 日 星期    【打印】  
岁月留痕
遥远的光饼
李赛智
  二哥近日去福建出差,把大哥和我的心也带了去。福建的霞浦市对我们兄妹意味着童年。一别40多年了,二哥还能找到多少记忆中的地标?没想到二哥不仅拿着老照片找到了当年的邻居老阿姨,找到儿时的玩伴、同学等,人还没回洛阳,已寄回许多海鲜和一大包光饼。乍见到光饼,懵懂而快乐的童年像显影液里洗的照片一样渐次鲜明清晰起来。

  我拿起光饼看,还是当年模样,中间有个小孔,咬一口咀嚼着,还是咸咸硬硬的。对我们而言,对虾也好,黄花鱼也好,都不及光饼经典,前者随商品经济的大潮,可以流向内地市场,而光饼只属于当地。它是闽东南民间的风味小吃,也是我们儿时最普通的零食。光饼好看,正面烤出均匀的金红色,像抹了一层釉一样光滑润泽。光饼皮实,不小心掉地上,骨碌碌滚好远,还是完好如初。上世纪60年代初,光饼仅二分钱一个。解馋、顶饥又便宜的光饼,伴我们兄妹熬过3年困难时期。

  光饼是用面粉加少许食盐和碱用木炭烘炉(现在多半改用电烤箱)烤烘而成的饼类食物,像北方的烧饼一样家常和普通(不及烧饼的1/2),是福州人喜爱的传统小吃之一。至于光饼的来历,我还是在离开光饼的日子里渐渐得知的。

  明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抗倭英雄戚继光率军入闽追歼倭寇,连日阴雨,军中不能开伙,戚继光便下令烤制一种既好做又便于携带的小饼,用麻绳穿起挂在将士身上随时充饥。后来,这小饼流入民间,不但普遍食用,还成为祭祀神灵祖先必备的供品。后人感念戚公,便把这种小饼叫做“继光饼”。

  还有一种起源说光饼是闽东南民众为戚继光的军队预备的干粮。据说,戚继光率领士兵追剿倭寇时,架锅烧饭拖延了不少时间,戚继光又想不出其他的好法子。有一次,行军至慈溪龙山东门外,一老农为戚家军献上许多中间有小孔、外置芝麻的咸饼以表慰劳,并对戚继光说,这饼光光的,用绳子穿上带在身边,饿时即可充饥。消息传开后,沿海各地的百姓争相为军队做光饼。光饼名称从此流传开来。由于助戚家军平倭有功,据说明嘉靖帝赐名曰“继光饼”。光饼可以称得上是最早的军用压缩饼干。

  光饼不算什么美食,却数百年流传不衰,并作为祠庙必备的祭品,我想应该是对民族英雄戚继光的崇拜和缅怀使然,是对历史的尊重以及沿海军民居安思危的警醒使然。小小的光饼,大有内涵,它和粽子一样,承载着我们民族的记忆和情感。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