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7版:洛 浦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洛阳气质
史官文化源于河洛
新闻网广告
“弱智”的说明书
邙山黄土掩丽人 孝文功业见史册
花雨图(国画)
遥远的光饼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 年 7 月 10 日 星期    【打印】  
河洛史话
史官文化源于河洛
徐金星
   史官文化是河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

  东汉史学家班固说:“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举必书,所以慎言行,昭法式也。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帝王靡不同之。”

  在我国,最迟自商代开始,已有了“史官”的设置,甲骨文中所见之“贞人”,就是当时的史官。史官在王的左右,掌管祭祀和记事等。西周、东周亦皆置史官,“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周代的史官制度已经较为完备。

  除周王室之外,东周时的各诸侯国也多设有史官,记载的鲁国史称《春秋》、晋国史称《乘》、楚国史称《梼杌》。

  在当时,史官是社会文化的代表人物,他们世代承袭,按照一定的规范和要求,记载历史。东周王室的老子、鲁国的左丘明等,都是当时的史官。

  《尚书》的内容,就是史官所藏的重要典诰,即所谓“言为《尚书》”。如其中的《洪范》篇,据说就是史官所记录的箕子所言的殷朝政治文化的纲要。“春秋”,本为各国史书的通称,后在战国末年,各国史书失传,唯鲁国史书《春秋》保存了下来。鲁国的《春秋》,本为鲁国历代史官所记的鲁国历史,称为《不修春秋》,后经孔子修订,成为儒家经典的《春秋》。

  一般认为,《左传》是对《春秋》的补充和丰富,为鲁国史官左丘明而作;但也有不少研究者认为,《左传》并非“解经”之作,而是独立的编年体史书。

  清代著名史学大家章学诚称“六经皆史”,学术界多从其说。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说:“一切有关文化的记载,都归史官掌握,子孙世代传习,供少数贵族咨询与使用。”又说:“儒家的六经,原来是周史官所藏各种历史记录。”班固说:“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可见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最大的两大学说——儒家学说、道家学说,都是由史官文化所升华、所凝合而成的。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学史上第一部规模宏大、体制完备的通史,即由“世为史官”的司马迁修撰的。

  史官制度,自商代、周代诞生发展,逐步完备并一直流传下来。在后来的数千年中,史官文化就一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统治地位和主导地位,对中国古代文明、中华民族文化、中国历史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较之世界上许多国家,我国保存有浩瀚的古代典籍,有煌煌巨著二十五史,正是因为从很早的古代起,我国就有完备的史官制度,而世界上许多国家没有此一制度,史书就不完整。

  史官文化起源于河洛,由华夏族首先形成并发展下去,这已经是许多研究者的共识。范文澜说:“史官文化的发育地在黄河流域。”又说:“史官文化在哲学上有两种来源:一种是夏商相传的五行论;一种是周朝新创的阴阳论。”

  河南大学著名教授陈昌远说:“西周史官的兴起,所记《八诰》,记载了有关周公东征、营建洛邑、封邦建国等重大历史事件……是周初极为重要的文献。其中《康诰》、《召诰》、《洛诰》、《多士》、《无逸》等篇,大都与新洛邑有着密切关系,其中有的就是在新洛邑完成后,由史官记其事的。所以西周史官及其史学的兴起,也当在洛邑,在中国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根据古代文献记载,并经考古发掘证明,夏、商、周三代均建都于河洛地区。因此,以洛阳为中心、以伊洛平原为核心部位的河洛地区,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也是史官制度、史官文化的诞生之地。

  “史官文化的主要凝合体是儒学(其次是道家学说)”,而儒家学说、道家学说则分别由周公、老子开创于洛阳,这就更进一步说明了史官文化和洛阳及河洛地区的渊源关系。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