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3版:加快建设名副其实的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我市不拘一格用人才
八面来风
政企联手推进城区变电站建设
高新区多策并举为残疾人撑起一片天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2014 年 9 月 24 日 星期    【打印】  
关注特殊群体 切实改善民生
高新区多策并举为残疾人撑起一片天
    核心提示

    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实现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是政府和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关心残疾人也是建设美丽中国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洛阳高新区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不断强化“代表、服务、管理”的职能,更加关注残疾人的身心健康和所需所盼,依法维护、有效保障残疾人文化、生活等方面的权利,为残疾人共享改革成果、融入社会发展撑起了一片天。

    面对特殊群体,高新区始终坚持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宗旨,深入基层,服务群众,切实履行改善民生、落实民利的基本职责,全力开展特殊群体救助、就业、社会保障等帮扶工作,为构建“和谐高新”做出了不懈努力。

    日前,记者在高新区采访时了解到,为了让残疾人享有更加充分的就业机会,该区鼓励辖区企业招聘残疾人,给残疾人提供就业岗位;推出专项资金等举措,让残疾人享有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用爱心帮助残疾人解决在基本生活、医疗卫生、康复教育、社会参与等方面的困难;积极发挥引导桥梁作用,搭建平台,让残疾人融入社会这个温暖的大家庭。

    设立专项资金 保障残疾人生活

    残疾人是社会特殊而又困难的群体,在生产、生活、教育、就业等方面存在诸多困难,他们缺少知心人,融入社会、自食其力的能力较弱,非常需要社会的理解、支持、关心和帮助。

    高新区根据辖区内残疾人的特点,专门设立扶残助残专项预算资金,逐一摸清困难残疾人家庭的情况,给予提供不同资金额度的扶助,以保障辖区内残疾人家庭的正常生产、生活。

    今年以来,高新区为辖区156户残疾人家庭订阅了《洛阳日报》,让他们及时了解时事新闻、社会动态和各类知识;为14户特困残疾人家庭发放临时性救助金4.2万元,为5户特困残疾人家庭发放助学资金3万元,帮这些家庭遮风避雨,解决实际困难。

    发挥自身优势 改善残疾人生活

    加快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建设,促进残疾人生活状况普遍改善。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高新区农村和社会事务局充分发挥对口多、涵盖面广的优势,在残疾人帮扶救助中,积极发挥引导桥梁作用,切实改善残疾人的生活。

    高新区利用民政、医疗卫生、畜牧养殖、农业企业等方面的有利条件,对残疾人做到“三优先”,即优先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优先保障残疾人医疗康复,优先保障残疾人生产和就业。

    该区利用机构设置的优势,建立农业生产技术服务结对帮扶机制,组织辖区内的巨尔牧业公司、绿色大地蔬菜公司等企业的种植、养殖技术人员,与残疾人家庭结对子,采取“一对一”的方式进行生产指导和技术服务,让农村残疾人足不出户就可学到农业技术。该区还充分发挥辖区内种养大户的优势,组织残疾人在田间地头接受实用性强、易学易懂的技术培训,增强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能力。

    该区依法推进用人单位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并为其选择适当的工种和岗位。辖区企业积极参与,作为福利企业的洛阳市黄河软轴控制器有限公司,就安排残疾人122名,残疾人占全部职工的43%。

    助创业促就业 增强“造血”功能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近年,高新区帮扶残疾人方式由 “输血”变为“造血”,通过助其就业和创业,增强残疾人融入社会、自食其力的能力,从根本上提高生活质量。

    高新区农村和社会事务局为圆辛店镇寺沟村残疾人王双女多年的梦想,为她争取到专项资金,并鼓励她到北京参加残疾人心灵史诗作家签售交流会,为其实现文学创业的理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该局先后安排辖区内40余名残疾人参加省、市职业技能培训,20余名残疾人走上了开网店、按摩店等自主创业的道路。

    高新区正是通过不断完善和健全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为残疾人生活、就医、就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他们积极主动关心特殊群体的疾苦,倾听诉求,解决困难,用爱心、真心、诚心为残疾人撑起一把把遮风避雨的“大伞”,让他们的生活变得和谐、美好。

    本报记者 韩黎芳 通讯员 王春丽

3上一篇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