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使用人才是引才育才的最终目的。
当前,我市的发展处于爬坡过坎、攻坚转型的紧要关口,面临的任务十分艰巨。无论是推进产业结构升级,还是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关键都在人才。
为此,市委、市政府强调,要牢固树立以用为本的理念,坚持唯才是举、用才无类,科学用才、真心留才,形成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的良性机制,实现“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的转变。
这种不拘一格、讲求实用的用才理念,在我市去年年底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提高人才工作服务水平的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当中,有着明确的体现。
1 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今年4月牡丹文化节期间,市委组织部组织员魏斌和他的同事们,干了两件似乎“不务正业”的事情——组织举办首届中国智造(洛阳)发展论坛和2014中国(洛阳)医药发展高峰论坛。
这其实是我市柔性引才的一种有益尝试。
根据开放招商、服务企业、优化环境的重点任务,市委组织部牵头在北京、上海建立人才联谊平台,凝聚了一大批洛阳籍在外高层次人才,为我市相关产业发展出谋划策、献言献策,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经过努力,我市已柔性引进两院院士29名。
市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表示,由于洛阳区位优势不明显,引才力度与发达地区还有一定差距,在吸引人才常住方面不占优势。所以,我市要改变传统引才观念,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鼓励用人单位与优秀人才通过联合开发课题、开展技术指导等方式进行合作,大力实施柔性引才计划。
一是鼓励企业加强与国内外高校和重点科研院所合作,采取联合技术研发、联建实验室和实践基地等形式,将高校、院所科研成果转化为企业生产力。
二是鼓励企业与国内外优秀人才签订项目合作协议或聘为首席专家、技术顾问等,以“打短工”方式到企业进行技术指导,帮助解决科技研发与生产工艺等方面的问题。
三是鼓励企业把研发机构设在人才资源丰富的大城市乃至国外,将这些研发机构作为吸引高技术产业人才的域外“触角”。
2 搭建平台,凝聚人才
如前所述,人才联谊平台在我市引进人才、使用人才当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实施方案》就此提出三点意见:
一是健全市优秀专家联谊会、博士联谊会制度,探索建立行业协会、行业分会,有计划地组织会员围绕重点产业领域,开展交流合作,促进产学研军融合。
二是探索成(建)立北京、上海等重点城市洛阳籍优秀人才联谊会,以及海外洛阳籍优秀人才联谊会和校友会等社会团体组织,广揽人才、集聚人才。
三是引导会员担任“引才大使”,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来洛创业创新。
去年年底,我市在上海挂牌成立洛阳在沪人才联谊会,成为全省第一个在外人才联谊平台。随后,我市又成立洛阳在京专家咨询委员会。联谊会在上海和洛阳高新区分别设立了工作处和人才基地,重点围绕人才引进、科技创新、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为洛阳发展提供有效服务。
3 求教专家,共同发展
《实施方案》强调要组织专家开展服务基层活动,并提出了“四个围绕”的工作思路。
一是围绕县(市)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基层单位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难题、重点科研项目等,组织有关专家、拔尖人才开展“面对面”服务、“一对一”指导。
二是围绕基层产业发展面临的难题,建立以市优秀专家为主的专家团与县拔尖人才结对帮扶制度,加快培养基层急需紧缺人才;鼓励优秀人才通过与基层签订技术承包服务协议等形式,在关键技术研发设计、生产应用等方面提供有效服务。
三是围绕基层群众看病难问题,指导、鼓励市级医院与基层医院、卫生院开展联建活动,定期选派专家到基层坐诊,提供诊疗服务等;组织开展名医名护下基层活动,通过疾病义诊、健康咨询等活动,为基层提供高质量的公共卫生服务。
四是围绕基层师资力量不足难题,通过送教下乡等形式,组织名师到基层开展讲座、支教等活动。
我市已决定成立由各方面专家组成的重大决策咨询论证专家委员会,各级党委、政府在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订城市总体规划,做出土地管理、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涉及公共利益和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时,都要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咨询论证。
此外,我市还将建立健全领导干部直接联系专家制度。市、县两级党政领导班子中每人联系1名到2名高层次人才,定期进行走访、座谈、慰问,听取他们对人才工作的意见、建议,发挥好他们的参谋智囊作用,并及时研究解决他们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