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之行,四绝中赏得其三:奇松、怪石和云海。
奇松的代表莫过于迎客松和安南雨伞松,各自以其形态得到游客青睐。但真正登临黄山的人都很清楚,诸如迎客松之类的松树,在黄山随处可见,只是在具体形态上有些微差别。迎客松之所以闻名的特征,黄山松都有:依绝壁面向一边生长,枝叶伸展作迎送之状等。所以习矣而不察焉,在西海大峡谷见过太多黄山松,待到真正在人头攒动处见到迎客松时,已不觉得兴奋、稀奇。
怪石确实怪,同一块石头,从不同角度看真的像乌龟、兔子、孔雀……然而,石之形态原本稀松平常,甚至极不规整,只因人的想象力忽而有个具体身形,人谓之栩栩如生,虽有些许趣味,毕竟不很珍奇。看导游费尽唇舌指引游客看石头的样子,看游客一再否认导游对石头形态的描述的样子,我也觉得前人对石头瑰丽的想象其实并不深刻。但凡纯粹依赖人之想象而毫无深刻内涵之物,总不能触及人的心灵,黄山怪石即是如此。
云海却真正奇妙。其他三绝都以静态示人,云海却极尽变幻之妙。黄山云总在山涧林间自由升降、移动,随风而聚散,也随风而浓淡。美好的景致随云海变淡而若隐若现,倍增神韵;当然,也随云海变浓而无迹可寻。
在光明顶休息远眺,看莲花峰和天都峰隐没云海。俄而听到人群欢呼,原来上层的云雾突然散开,两座山峰只有顶端呈现世人眼前,犹如浮于云海之上,妙不可言,真正如仙山一般。不多时,云雾突然腾起,天都峰和莲花峰相继隐没,整个过程如同佛家的灵光一现,充满机缘,述尽巧合。
云海到处移动,不断变幻自己的高度、浓度来改变沿途景致,这种以我形化万象的气势,以柔弱克刚强的境界,实在令人惊叹。
于游人而言,多少景致因云海的随意而充满机缘。有人轻易赏得美景,有人几次登临却落空。然哲理正在于此。简言之,云海从不顾及游人感受,心不役物,故而永远清逸、自由随意;游人多有贪得之心,故而只能被动冀望,多求少得,多求不得,无法真正自由快乐。
生活之道,岂不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