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14年全国各地陆续启动“单独二孩”政策后,截至2014年年底,近100万对“单独”夫妻提出再生育申请,基本符合此前专家的总体判断。我市的情况如何?昨日,记者采访了有关部门。
“二孩”申请人数低于预期
去年5月29日,“单独二孩”政策在我省落地,当时,我市符合“单独二孩”政策的夫妻共有6万多对。
昨日,记者从市卫生计生委发展规划与信息科获悉,截至去年12月31日,全市仅有1836对单独夫妻提出再生育申请,已经办理二孩生育证的有1771对。
“单独二孩”政策落地时,我市计生部门预测每年将增加8000名到10000名新生儿,即半年新增4000名到5000名新生儿,但事实上,半年的申请人数还不到预期的一半。“对于我市每年近8万名的新生儿来说,‘单独二孩’所占的比例很小。”该科科长龚勋说。
在“单独二孩”政策落地后的前3个月,我市平均每月有400对“单独”夫妻提出再生育申请,目前已逐渐回落到100余对。在提出再生育申请的“单独”夫妻中,82%为市区居民。
“农村独生子女群体较少,所以‘单独二孩’政策对农村人群的影响有限。”龚勋说。
“单独”夫妻为啥“想生不敢生”
我市“单独二孩”政策落地前,有关部门曾作过生育意愿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单独”夫妻愿意生“二孩”,但在政策落地后,为何这些“单独”夫妻又不敢生了?
“目前没有生‘二孩’的计划,实在养不起。”我市某高中教师杜女士说,她和丈夫月收入总共5000余元,扣除每月的房贷、车贷共计3000元,还要支付一家三口的生活开销,另外还有4位老人需要照顾,“现在经济压力已经很大了”。
“我还在考虑,不敢盲目生。”在洛龙区某传媒公司上班的刘先生说,他有一个6岁的儿子,一直想再要一个女儿。但担心再生个儿子,压力更大,并且父母年纪大了没人带孩子,所以迟迟没有下决心。
“有生育意愿不一定就能转化为实际的生育行为。”龚勋分析,在现实生活中,生活成本、教育成本、照料时间等,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人们的生育行为。
此外,年龄也是一大制约因素。据统计,在提出再生育申请的“单独”夫妻中,55%的妇女年龄在31岁至35岁。“过了35岁,很多人就不想再生孩子。”龚勋说。
“新政刚实施半年,也有一些家庭正在心理、经济等方面做准备,预计2015年再生育申请的人数会有所增加。”龚勋说,不过,随着人们生育观念的转变,即使近两年可能会出现生育小高峰,估计也不会出现严重的生育扎堆现象。
本报见习记者 朱艳艳 通讯员 庞国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