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月19日新媒体专电 (记者 方烨)综合多方预测,即将于20日发布的201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速可能在7.4%左右,较上年回落0.3个百分点。其中,2014年第四季度GDP同比增长可能在7.3%左右,与第三季度持平但是低于全年。2014年下半年增长放缓预示2015年中国经济将遇到更大的困难,尤其是在第一季度,可能逼近7%。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宏观分析师唐建伟表示,虽然经济仍有下行压力,但在世界经济整体弱势复苏,油价持续处在低位的外部环境下,2014年第四季度GDP同比增速可能企稳于7.3%左右。
由于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分别达到7.4%、7.5%、7.3%,如果第四季度增长7.3%左右,则2014年全年增速为7.4%左右,比2013年的增长7.7%有所减慢。
2015年的经济下行压力还可能进一步增加。摩根大通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预计,中国经济增长的步伐将会由2014年的7.4%进一步放缓至2015年的7.2%,这将是1991年以来的最低增速。
今年第一季度的经济增长可能较为疲弱。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钟伟称,2015年第一季度的中国宏观经济表现,是顺风顺水还是出乎意料?现在看,还是略有意外。比如经济增长直接逼近7%,较2014年全年加速下行。其中,工业运行的恶化态势也至少会延续到3月,1月的消费价格很可能勉强高于1%;此外,对外贸不要有幻想,全球已持续3年出现了全球贸易增速低于全球经济增速的奇特格局;所以不能排除2015年经济开局,各项数据整齐地出现趋恶态势的可能。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对记者表示,2014年中国经济的关键词是整顿,代价是增速的适度放缓。2015年的关键词是调整。中国经济正处在一个深层次的调整期,旧的增长点逐步地淡出,而新的增长点逐步营造。最突出的就是房地产,2014年出现了非常明显的全国性的调整,销量和房价都在下降,整体上拖累了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2015年这种调整很可能持续,尤其是2015年上半年。与此同时,各种新的增长点正在不断涌现。这种新旧交替会产生一种非常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观察者往往出现瞎子摸象的困境,传统行业的没落会带来过分悲观的预测。改革是调整的关键。如果2015年的改革能够比较顺利地深化,改革的力量将会化解中国经济正在经历的整顿时期的问题,那么中国经济有望在2016年以后再出现7.5%左右甚至更高的增长。
相关链接
财收增速23年后跌回个位数
记者从权威渠道获悉,2014年我国财政收入预计同比增长约8.6%,这意味着自1991年以来全国财收增速重回个位数时代。记者对地方财政数据进行梳理发现,至少5个省份2014年财政收入未完成年初预算。
截至发稿,记者已掌握18个省份2014年财政收入数据,其中13个省份完成年初设定目标,而吉林、广西、山东、湖南、四川等5个省份财政收入增速低于预期。吉林的实际增速低于年初预算增速4个百分点,相差最大。未公布数据的辽宁、黑龙江、河北等省份也有可能居于未完成预算省份之列。
虽然多数省份去年完成了年初预算,不过除上海、广东外,多数省份2014年的财政收入增速均低于2013年:北京下滑0.4个百分点;江苏2014年相较2013年12.1%的增速下滑约2个百分点;浙江下滑1.8个百分点;天津下滑3.1个百分点。多个省份预计,2015年财政收入增速可能进一步下滑。
针对财政收入增速从2007年的32.4%回调到2014年进入个位数时代,多位专家称,其主要原因是经济低迷。
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白景明告诉记者:“财政收入增速进入中低速期,首先应该从物价的角度分析。2014年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负增长,能源等行业价格下行严重,税收和PPI挂钩比较紧,因此受影响较大。此外,以前我国税收被形容为‘煤电油的税收’,因为那时是粗放型经济增长,大量投入,大量耗费。现在处于结构调整期,二产比重下降,三产比重上升,煤耗、油耗量在下降,因此,一些资源型省份没能完成预算。”白景明还表示,结构性减税,以及对非税收入日趋严格的管理,也是导致财政收入增速下行的因素。
多位受访专家认为,财政收入增速下行将成常态。有专家指出,在财收增速由高速向中低速转变的过渡期,经济下行与财政支出压力增加或形成恶性循环。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财政收入的下滑尤其是不达预算,给财政支出带来了很大问题。
专家认为,当下财政面临的压力将倒逼改革,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全社会均应当主动适应财政新常态,未来应下调财收增速的预期,通过大规模减税,使收入分配更多倾向于民间经济,减少政府收入,还富于民。
(据新华社北京1月19日新媒体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