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汝阳的薛山走一遭,您一定会被壮观的造林场面所震撼——山林莽莽、沟壑纵横,砂石路崎岖不平,枯黄的灌木丛间、裸露的岩石缝里,树苗顽强地生长。在那里,土是运来的,水是拉来的,每一个绿色生命都是一个奇迹。
作为困难地造林的典型,薛山绿化是汝阳推动生态建设的剪影。作为林业重点县,汝阳近年坚持“生态立县”战略,全力做好绿色文章,林地面积达11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4%,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大大增强。与此同时,汝阳林业生态建设的空间和林业产业发展的潜力依然很大。
“打造生态优良、宜居宜游的美丽汝阳,迫切要求林业发挥更大的作用。”汝阳县委副书记、代县长潘峰说,今后,困难地造林的“硬骨头”要啃,森林公园、廊道绿化提升要干,城镇、乡村、库区等节点绿化也将同步实施,逐步实现全县生态水平的整体提升。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整个社会资产升值的催化剂。目前,汝阳正围绕“生态建设产业化”的发展思路,将造林增绿与种植结构调整、休闲农业发展、林业产业开发等相结合,将林业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为山区百姓打造一个“绿色银行”。
汝阳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去年以来,汝阳在确保造林绿化政策资金逐年递增的基础上,通过市场化运作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对具有开发前景的宜林荒山和坡耕地进行绿化,实现了“生态得绿、企业得利、农民得惠”的多赢效果。
从去年秋季开始,汝阳按照宜林荒山绿化“一年见成效、两年上台阶、三年全覆盖”的要求,掀起了全域造林的高潮。在小店镇龙泉村,群众主动参与种植结构调整,发展核桃产业;在瑞云山城郊森林公园,绿化提升加速推进;在大虎岭山区,因地制宜直播的橡子已落地生根……
潘峰表示,今后三年,汝阳将完成种植结构调整和新造林20.6万亩,把森林覆盖率从目前的54%提高到64%。同时,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实现林业产值7.3亿元,有效带动农民增收。
■廊道绿化:实施宁洛、二广两条高速公路两侧防护林带及可视范围内宜林荒山、坡耕地绿化,完成新造林5万亩。
■结构调整:对全县范围内10.6万亩坡耕地进行种植结构调整,主要发展以核桃为主的林果产业和以油用牡丹为主的花卉苗木产业。
■荒山绿化:实施大虎岭、玉马水库、前坪水库等区域周边宜林荒山荒地绿化,完成新造林5万亩。
■通道绿化:完善或更新河、渠、路等沿线绿化,确保绿化率在95%以上。
■节点绿化:提升县城、城郊、乡镇、工业区、村庄等节点区域绿化效果,让绿色走进生活,将生态融入发展。
本报记者 白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