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周六。吃过早饭,46岁的王萌娟便匆匆下了楼。骑电动车20分钟,她来到涧西区同乐寨村一村民家中。
96岁的索廷良躺在床上。王萌娟戴上一次性手套,麻利地给老人换上新胃管,然后给管内注射温水,确定胃管通畅,(如图)整个过程不到3分钟。一切完毕后,她披上外套,准备离开。
“每次来都慌着走,急啥?坐会儿吧。”老人的二儿子索宪利说。去年2月,患食管肿瘤的索廷良到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消化内科住院,3个月后出院。由于吞咽功能衰竭,他只能靠插胃管进食。出院时,索宪利犯了难,胃管每月要定期更换,可老爷子年纪大,去一次医院全家都要出动,不仅不方便,还怕老爷子有个闪失。“住院期间护理父亲的护士王萌娟主动提出上门给我们换胃管,我们才放心下来。”索宪利说。从那以后,每月24日,王萌娟都准时上门换胃管。
“她从来没在俺家里吃过一口饭。”索宪利的妻子付竹琴说,“有时候,我们自己都把换胃管的事儿忘了,她却记得清楚、按时上门。”
去年8月24日,暴雨倾盆。索家人以为王萌娟不会来了,当浑身湿透的王萌娟站在他们面前时,全家人都红了眼圈。
如今,索老爷子有个头疼脑热什么的,只要一个电话,王萌娟就会出现。
除了每月24日,每月14日对王萌娟来说,同样重要。这一天,王萌娟要上门为一个70多岁的痴呆症患者换胃管,从2011年8月到现在从未间断。
“其实,患者出了院,护士的使命就结束了,可我觉得,我有责任为他们提供服务。”在护理岗位上,王萌娟已工作了27年。每天一上班,她见到患者总是笑脸相迎。
“她就是这样,对待每位患者都像家人一样,这点同事们都很佩服。”消化内科护士长张红珺说。
除了默默为患者提供上门服务,热心的王萌娟还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义务献血活动,并担任医院内科志愿者队副队长,多次参加院内外组织的各种志愿服务活动。
本报记者 王晓丹 通讯员 路书斋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