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2007年12月,沃尔玛以布局中原地区的决心,经过多次考察后落户洛阳上海市场;在遭遇长期“水土不服”后,于2013年12月退出洛阳。
沃尔玛的进驻,折射出上海市场商圈当时拥有的极高人气;而其离开,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上海市场商业定位的变迁。它的到来与离开,也许可以给上海市场及我市商业转型带来一些启示。
国际顶级零售商进驻,瞄准的是人气
如今,在涧西区景华路与青岛路交叉口,车辆穿梭,人群熙攘。在十字路口的西北角,一个新的大型本土超市正在营业。几年前,这里是世界500强之一,国际顶级零售商沃尔玛超市的所在。
2007年12月,沃尔玛洛阳景华路分店开业,这是沃尔玛在河南开的第一家店,也是在洛阳开的唯一门店。“沃尔玛洛阳景华路分店开业当天,我去逛了,简直人山人海。”住在景华路的居民张莹说,沃尔玛刚开业那几天,进场得排队、结账也要排队,场面相当震撼。
上海市场管理委员会主任符刚表示,沃尔玛之所以选择落户上海市场,与当时这里极高的人气关系密切。一方面,作为洛阳最早的繁华商圈,上海市场拥有深厚的商业积淀,很多知名品牌的全省新品展销都选择在这里举办,人气之旺可见一斑。另一方面,这里的商家多为服装鞋帽销售商,需要与百货零售业进行互补。
张莹说,她平时挺喜欢去沃尔玛买东西,一是离家近;二是内部设施完善,东西齐全;三是不验小票,这是一种人性化的服务。
与地域消费水平“错位”,终致“水土不服”
但最初的红火过后,沃尔玛洛阳景华路分店的日子并不太好过,很多时候都是“冷冷清清”。
张莹说,因为是全球知名的超市品牌,该店开业之初吸引了不少人。但是慢慢地,经过与洛阳其他超市对比,大家发现沃尔玛的东西并不便宜。在采访中,附近很多居民也表示,沃尔玛的商品定价较高,影响了顾客尤其是老年顾客的消费欲望。
“沃尔玛是全球大型零售企业之一,其严谨、系统的管理模式值得本土超市学习,但这也是束缚沃尔玛洛阳景华路分店发展的一个原因。”我市某大型超市营业部负责人孟虎表示,相比本土超市,沃尔玛洛阳景华路分店的自主管理权限更小,反应机制有些慢,导致对商品价格的调整总显得不够及时,促销政策不够灵活,难以吸引顾客。
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七八十年代,上海市场代表了我市核心商业。除商品齐全、人气旺盛之外,不少商家直接从广州、上海等地进货,该市场成为我国服饰潮流在洛阳的展示窗口。
作为全国“一五”建设的重点城市,许多大型国有厂矿汇聚涧西,工资水平也为我市最高,“到涧西大厂上班”成了当时不少人的梦想。但从20世纪90年代起,随着国企发展一度陷入低谷,下岗职工增加,涧西的人均收入水平开始下降。
“从那时起,居民收入水平变了,上海市场商业定位也逐渐变为中低档。”符刚坦言,而沃尔玛所售商品档次、价格较高,与上海市场周边居民的消费层次形成了“错位”,“水土不服”在所难免。
河南科技大学教授、市经济社会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席升阳认为,沃尔玛进驻洛阳后,并没有在货品、价位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国际品牌优势,和大张、丹尼斯等超市相比竞争力不足。
2013年12月,在上海市场经营6年后,沃尔玛选择退出洛阳。
如何应对电商冲击,是传统商家延续生命的共同课题
在采访中,不少业内人士坦言,沃尔玛退出洛阳,除了没有“入乡随俗”抓住洛阳市民的消费特点,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电商冲击。
近年,淘宝、京东等电商崛起,传统实体商家深受冲击。
正是意识到了这一点,如今上海市场不少商家已经开始进行“线上+线下”融合经营,卖女裤及袜子的谭陆明便是其中之一。
谭陆明介绍,从2008年起,店里的销售额开始下滑,“询问了很多人,做了很多调查,才发现我所卖的打底裤、袜子等商品,很多人直接从网店购买”。鉴于此,他也在淘宝网开设了网店。如今,他在网上的销售额能占到总体销售额的六成。
景沪商场副总经理王冬梅也表示,下一步他们将打造微信等互联网营销平台,开辟另一条销售渠道。
“上海市场商圈还属于传统零售行业,虽然拥有一定顾客忠诚度,但随着零售企业经营模式的趋同化,顾客忠诚度会有所下降,要想继续留住客户,创新非常重要。零售行业涉足电子商务,走‘线上+线下’模式就是一条不错的途径。”席升阳说,在如今经济转型的背景下,商业格局变迁使零售业市场竞争加剧,优胜劣汰在所难免。传统零售行业想要创造更好的业绩,就要根据市场变化及时创新,调整营销方式,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需求。
本报记者 戚帅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