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2版:洛阳·要闻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15年1月27日 星期

一座千年古城的民生追求


(上接01版)

“洛阳古城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河南府文庙,以及安国寺、河南府城隍庙、文峰塔等3处省级文保单位,还有12处市级文保单位。这些宝贵的资源如今却被占用、闲置或荒废,真令人心痛。”一位文物专家告诉记者。

“数十年来,由于缺乏整体规划与保护,原有的传统格局被切割破坏。”王延生坦言,就连最具代表性的文峰塔,几乎被破旧建筑包围。“有游客感叹,连给文峰塔照个全身照的地方都找不到。”

老城是洛阳迄今尚存的唯一的古代城池,也是洛阳历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一座古城,是河洛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外地游客探寻古都洛阳文化记忆的必到之处。慕名而来的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周畅用“敬畏”和“尊重”两个词语来描述自己对洛阳的感受:“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儒释道‘三教合一’、中华民族的开放包容在洛阳有很充分的体现。”但就是这样一座老城,让周畅心痛不已。“原本承载洛阳城市文化的核心物质载体,却成了这座城市最大的棚户区。”

破题得双赢

古城涅槃看洛阳,百姓忧居变乐居

旧城保护和改善民生一定水火不容吗?洛阳市老城区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2010年,以老城区东南隅、西南隅历史文化街区为主体的古城保护与整治项目被提上议事日程。经过3年修改和完善,古城保护和整治的相关规划已获得国家级专家委员会和省住建厅评审通过。

征迁伊始,洛阳市除了对文物保护单位按照《国家文物法》相关规定进行严格保护,还专门组织人员对项目区进行细致的摸底调查,将现存文物、74个民宅在内的300余处基地面积约7100平方米的老建筑一一明确、登记造册;已征收历史建筑分5级实施挂牌管理,注明建筑名称、保护等级、责任单位、责任人,并成立20余人队伍专人看管、巡逻。

在居民安置房选址上,老城区将洛河以北最好的地段作为搬迁居民的安置用地。居民朱健特地赶过来看看将要入住的“新家”。对比自己世代居住的旧居,他对即将到来的新生活充满期待。

在项目一期198亩核心区工地,记者看到刚刚征迁完毕的废墟之上,唯有古树、老宅、断壁残墙被完整保存,格外显眼。“古城保护与整治项目将突出对文化资源的抢救性保护,古城的街巷、古树、历史建筑等细微之处,也将被重点考虑。”王延生告诉记者,“古城保护与整治不走大拆大建和拆旧建新的老路,将遵循历史原真性,整个城市的风貌、韵味、尺度、肌理,都被原封不动的传承下来,打造一座充分展现千年古都历史文化的‘现实之城’。”

目前,历时3年规划,投资额达85亿元的洛阳古城整治与保护项目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一期工程已于2014年10月1日动工,计划在今年10月1日向游客开放。届时,洛阳老城将再现“一环、两轴、三片、八节点”古色古香的千年风韵。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