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27日,嵩县县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总结了2014年工作,部署了2015年各项工作。会上,县委书记徐新代表县委常委会向全会报告2014年工作,并就做好2015年工作作重要讲话。
县委副书记、代县长宗玉红回顾总结了2014年经济工作,并对2015年经济工作进行部署。
2014 攻坚克难 成效明显
■ 2014年,嵩县预计完成生产总值145亿元,增长6.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8亿元,增长9%;公共预算收入5.2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73亿元,增长1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亿元,增长10.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7万元,增长9.5%;农民人均纯收入8050元,增长10%。
●教育实践活动有实效。紧紧围绕“四风”问题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开展专项整治,着力解决政策落实“最先一公里”和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在全县组织开展了企业发展环境不优等专项治理。
●开放招商取得新成效。重点围绕矿产品精深加工、文化旅游等7个领域强力招商,签约5000万元以上项目25个,开工建设17个。
●旅游开发呈现新局面。白云山国家旅游度假区等重点旅游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在首届全国旅游服务品牌高层论坛上,石头部落被评为“中国金牌旅游景区”“中国最美古村落”。
●城市建设迈上新台阶。围绕“能入住、聚人气、增活力”目标,迅速掀起伊东新区建设高潮;开展百日集中整治活动,对县城部分严重破损路面进行修复;县交通部门共争取到总投资10亿元的11个交通项目。
●农村经济获得较快发展。争取各类扶贫资金1.13亿元,成为全省唯一争取资金超亿元县,连续3年居全省第一位;在全省率先探索实施贫困村互助金增容扩面工程;荣获“全国核桃基地示范县”“全市农业农村工作先进县”“全市牡丹产业发展先进县”等称号。
●民生改善工作稳步推进。县定十件民生实事,除伊东新区客运站因选址规划调整而推迟外,其他9件全部完成;被评为“洛阳市高中教育教学工作先进县”;成功创建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县,成为全省唯一“双创县”;全面实施“先看病、后付费”住院费用结算方式改革;新增城镇就业4319人;发放城乡低保、五保资金4603万元。
2015 乘势而上 砥砺前行
2015年目标
■ 地方生产总值增长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节能减排完成市下达任务。
徐新指出,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做好经济工作意义重大。全县干群要凝聚力量,振奋精神,真抓实做,大力营造干事创业氛围,努力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徐新说,2015年,嵩县的经济发展依然面临着许多挑战。在新一轮经济发展中,嵩县将依托矿产、生态、旅游等资源优势,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走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
●总体要求:全面贯彻中央、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抓住我市建设名副其实的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的重大机遇,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大力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旅游带动、民生为本”发展战略,探索走好新常态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努力在提质增效上取得新突破。
●主要任务:实施“四大战略”,突出“一个抓手”,抓好“两件要事”。实施“四大战略”,就是要大力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旅游带动、民生为本”发展战略;突出“一个抓手”,即突出开放招商和项目建设这个抓手;抓好“两件要事”,即下大力气抓好县城综合治理、企业和项目建设周边环境整治两件要事。
●八项工作:一是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壮大县域经济实力。持续发展矿业经济,抓好5个黄金项目,抓好钼采选及深加工项目;着力抓好产业集聚区建设,加大进驻项目建设力度,促使企业达产稳产;突出抓好开放招商和项目建设工作,全力优化环境,服务好企业。
二是实施“旅游带动”战略,加快旅游业转型升级、融合发展步伐。重点打造“一山(山地景观)、一水(陆浑湖)、两圣人(二程故里)”旅游品牌,加快形成“农业围绕旅游调结构、工业围绕旅游上项目、城建围绕旅游上档次、社会事业围绕旅游上水平、其他职能部门围绕旅游搞服务”的工作局面。
三是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再造嵩县山川秀美。实施生态绿化,按照“景观绿化带、产业绿化带、生态绿化带”分层次打造的原则,合理规划;发展生态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坚守生态环保底线,守护好青山绿水。
四是突出扶贫开发,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着力改变农村面貌。全力抓好5个特色城镇和25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
五是强化规划引领,坚持建设和管理并重,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持续完善城市功能,统筹推进城市形象提升,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山水湖滨县城。
六是突出“民生为本”,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围绕“衣、食、住、行、业、教、医、保”,加大民生投入力度,集中财力办实事。
七是突出财源建设,增强财政保障能力。突出抓好县本级、乡镇财源,加大招商和落地项目推进力度,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八是突出社会管理创新,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着力抓好重点领域改革;全面推进“阳光信访”,切实维护好群众合法权益;优化发展环境,增强政府及所属部门的执行力。
●组织保障:牢固树立“以干事为前提、凭业绩用干部”的鲜明导向,改进考核评价办法,严格选人用人程序。推动作风建设长效化,广大党员干部要进一步严守政治纪律、强化担当意识、弘扬实干精神、保持清廉本色,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着力营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政治氛围。实行在建项目推进机制、企业和项目服务机制,优化政务和社会环境,全力抓好企业和项目建设周边环境整治,成立旅游项目建设专项督导办公室,从深、从严、从细、从实进行督导落实。
(罗孝民 黄盈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