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洛龙区龙门镇近年以加强基层党建为引领,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确立“一核两翼三线并进”的发展思路,坚持生态与经济、乡村与城镇、农业与二三产业互促共进,稳步推进“三农”工作和城乡一体化工作。在全镇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镇域经济快速增长,基础设施日新月异,社会事业持续繁荣,全镇面貌焕然一新。2015年3月,该镇喜获“第四届全国文明村镇”殊荣。
加快城乡统筹发展
实现农村经济跨越
经过长期的坚持和努力,龙门镇已发展成为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城镇,但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的客观现状,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拓展新思路,适应新常态,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将农村建设得更加富裕、更加和谐、更加幸福。
抢抓发展机遇,建设美丽乡村。目前,该镇围绕高铁建成龙安、龙盛A、龙盛B三个安置小区,在建安置小区2个,已建和在建商住小区10个,医院、超市等配套项目已经完成入驻,楼宇经济效果初显。与此同时,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该镇西山片区积极推进王山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目前该村安置小区450余套独栋住宅和多层住宅已全部建成,村民乔迁工作正陆续进行。伊河片区裴村安置小区首批18栋楼全部竣工,正在进行决算和配套道路建设。
加强环境协调,完善配套设施。随着一批市政工程的逐一落地,该镇区位发展优势将更加明显,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将进一步提高。目前,围绕高铁龙门站区域的“三横三纵”市政道路、燃气管线项目正在协调推进;徐屯、李屯、南刘门面房资源均实行统一招标外租,三个村群众的收入和生活水平稳步提升。龙门西山片区,完成王城大道至王山、王山至太阳雨园区道路建设和绿化工作,方便群众出行。伊河片区正在推进安置小区周边道路建设前期准备工作。
引进文化产业,优化经济结构。该镇大力引进文化产业,发展文化旅游业,为游客提供“吃、住、行、游、购、娱”一站式享受。目前,伊河片区引进的文化项目有“梦幻水世界”和中国国家画院龙门美术中心。其中,梦幻水世界项目一期占地约692.526亩,总投资约5亿元。该项目已于今年6月开园迎宾,日接待能力5.8万人次。至此,初步形成了以龙门石窟、梦幻水世界、关林、白马寺为主要景点的伊河观光带。中国国家画院龙门美术中心项目总投资5亿元,将为活跃我市文化市场,促进文化旅游业发展和推动该镇产业转型注入新的活力。 核心区引进的北师大附中项目已于今年8月举行了签约奠基仪式,现正在进行围墙圈建等前期准备工作。
发展生态农业,提高经济效益。该镇围绕龙门西山和伊河片区因地制宜发展生态旅游和观光农业项目,打造“两翼”农业产业集聚群,以观光、采摘、度假为基调,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伊河片区以香龙湾农业项目建设为重点,完成土地流转1950亩,规划观光农场体验中心及马术庄园、荷兰郁金香风情区及都市农庄等“一个中心、七个群落”。目前,马术俱乐部基础设施已建设到位,跑马场已投入使用,葡萄酒庄园正在进行内部服务设施完善,商住项目一期60栋连体住宅已经封顶,正在进行内外粉刷工作等。龙门西山片区,引进太阳雨和春华秋实农业项目,主打生态旅游、果蔬采摘、果品深加工等。
加强村容村貌治理
改善辖区人居环境
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提升农村整体面貌。该镇建立完善长效保洁机制,做好村容村貌整治和保洁工作。日常保洁,实行一天一扫、全天维护,垃圾集中清运、日产日清;遏制违建,坚持宣传到位、巡查到位、措施到位,发现一处拆除一处;禁烧工作,坚持定人定点定时定责,持续推进辖区“碧水蓝天”工程;日常巡查,坚持一周一检查、一周一拍照、一周一对比、一周一通报;卫生创建坚持日巡查、周检查、月汇总、季总评,重点路段、重点区域重点治理。此外,做好餐饮业废水和油烟治理、扬尘控制,加大节能灯推广力度,让龙门生态更和谐,环境更优美。
完善公共基础设施,方便群众日常生活。该镇集中财政资金,加大民生投入力度。2015年按照“试点先行、以点带面、全面推进”三步走的原则,设立专项资金,以奖代补,高标准建设村级党群服务中心6个,配备电费自助缴费机、办事程序查询机、复印打印一体机、就业信息滚动屏,为群众提供免费高效便捷服务。新投入使用王山文化广场、李屯文化广场和花园文化活动中心,农家书屋、健身器材等文化设施配套齐全,可服务辖区群众1万余名。新修水泥路10公里,敷设排污管道9000多米,安装路灯120盏,实现了公路“村村通”。全镇现有垃圾中转站1个,在建2个,分别位于核心区花园村、西山片区的王山村和伊河片区的裴村,全部投入使用可辐射全镇垃圾处理工作。各村办公场所、主要道路安装监控设施,有效震慑违法犯罪行为,群众安全感指数稳步提升。
加强惠农政策落实,提升农民生活水平。旱厕改造稳步推进。该镇各村村委会率先实行公厕无害化处理,减少蚊蝇滋生,随后,田山、花园、李屯3个村共改造户厕76座、公厕4座,均严格按照要求设置三格化粪池。截至目前,旱厕改造共计财政补贴17万元,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75%,学校无害化卫生公厕普及率达到100%。各村(社区)成立专业消杀队伍,注重化学防治,科学合理用药,鼠、蚊等病媒生物得到有效控制,密度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危房改造严审快建,2014年至今,全镇共帮助37户困难群众完成危房改造工作。
加强就业技能培训,解决农村就业问题。近年,该镇共举办裁缝、厨师、礼仪等各类技能培训班15期,培训600余人次,安排农村妇女再就业300余人次。加强就业信息宣传,实现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目前,以太阳雨、春华秋实等农业项目为代表,吸纳农村劳动力7500余人,农民人均年收入增加2000元。加强创业帮扶工作,大力发展近郊旅游业、特色餐饮业,积极开发农家乐、农家游等新项目,为农村劳动力创业搭建平台。
创新社会管理方式
提升基层服务水平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该镇狠抓党委班子建设,铸就坚强领导核心。班子成员每天记录工作日志,每周统一收集展示,公开接受干群监督,倒逼各项工作落实。抓村级干部管理,夯实基层组织堡垒。该镇制定《村级干部星级化管理制度》:每获得一颗星,次年起月工资增加50元;累计获得十颗星,退休后可享受最低工资待遇。同时,实现了星级干部的动态管理,根据班子和个人表现情况,既可评星,也可摘星。星级干部管理制度的推行,既提高了在职两委干部的待遇,激发了他们干事创业的热情,又消除了优秀离职干部的后顾之忧,最大程度上稳定了干部队伍。此外,严格落实“4+2”工作法,促进村级事务民主决策。抓党员队伍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发动全体党员走村入户收集村情民意,记录“民情日志”,解决实际问题。“有问题找党员,没问题党员找”的观念逐步深入人心。
抓群众移风易俗,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该镇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在新农村工作的重要位置。个人层面,开展好婆媳、道德模范、善行义举等评选活动,树立了全镇精神文明典范,引导农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培育文明风尚。家庭层面,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树立家庭标杆,带动群众赶学比超,传承良好家风,促进社会稳定。村级层面,开展卫生村、文明村创建活动,组织群众性文体活动,宣传典型,示范引导,以点带面,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社会层面,大力发挥老年协会、红白事理事会的作用,引导人们抵制封建迷信,营造和谐邻里关系,助力工作落实,共创良好社会氛围。
抓社会管理创新,着力打造“智慧党建”。该镇紧跟时代、锐意进取,从完善“大党建、大服务、大民生”机制出发,融合“互联网+党建”“互联网+服务”“互联网+廉政”“互联网+公开”思维,以基层党建创新引领社会管理创新,努力实现基层党建、社会管理和服务能力的良性互动、融合俱进。镇级层面,在以往“三微一网”的基础上,全新推出“活力龙门”党群服务平台,并将党员联系户、便民代办活动与互联网有机结合,成功实现了“线上受理、线下办理”。村民只需通过微信平台,即可随时随地完成网上政策学习、办事流程查询、代办申请提交、在线投诉咨询、党费微信支付等事项,既节约时间,又提升效率。村级层面,该镇推行便民代办制度,配备便民代办员,统一登记受理代办事项,在全镇叫响“党员干部多跑腿,群众办事少跑腿、不跑腿”,真正实现老百姓足不出村就能办事。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望未来,龙门镇党委书记刘金辉胸有成竹地说,将继续开拓创新,凝聚力量,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改善辖区人居环境,提升管理服务水平,以敢于担当的精神,做好各项工作,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李玉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