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6日至10日,瀍河区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政协瀍河区十届二次会议召开。来自全区各行各业、各条战线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齐聚一堂,围绕瀍河发展的大事要事和全区人民的共同关切,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谋创新之举。瀍河区委书记陈功分别在区人大、区政协会议上作了讲话。区委副书记、区长买允健作政府工作报告,总结回顾2022年工作,全面部署2023年工作。
会议号召,全区上下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放创新、勤政务实、奋勇争先,为把瀍河打造成温暖之城幸福之城而努力奋斗,在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洛阳篇章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精彩2022 生动诠释新时代瀍河力量、瀍河担当
2022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60亿元,同比增长4.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7%,其中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48.8%,增速全市第一;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同比增长3.7%、5.7%。
●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坚持项目为王,实施重大项目107个,总投资216.7亿元。“三个一批”开工重大项目23个,总投资115亿元。12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1.1亿元,占目标的145.2%。争取各类补助资金6.6亿元。风口产业全面起势。实施产业项目44个,总投资280.8亿元。市场主体逆势增长22%、净增2794户,总量达到1.8万户。
●发展活力持续释放。新增创新平台10家。科技成果转化丰硕,全区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5.46亿元,增速全市第一。17家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四有”,研发覆盖比例68%,高于全市3个百分点。文旅融合持续深化,全年接待游客突破100万人次。实施“122”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1315个政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不见面审批”占比达到99.2%。
●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实施城市提质项目62个,综合承载力进一步增强。老旧小区改造完工27个,惠及群众1708户。提升背街小巷6条,新建改建公厕10座,新增公共停车场5个、泊位829个、充电桩205个。新增绿化28.5万平方米,街头绿景、口袋游园成为市民打卡休闲好去处。青年友好型城区“五大工程”扎实推进,洛城中街、铜驼暮雨入选全市首批“青年友好街区”。
●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坚持“四个不摘”,实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项目9个。“三清两建”清收集体资金、资产1.2亿元,化解矛盾2565起,建成经济组织54个,自治组织465个。乡贤返乡创业落地项目27个,领办各类实体119个,带动就业2594人。创建乡村建设“精品村”2个、“示范村”4个、“达标村”28个。全区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社区达到100%。
●幸福指数稳步提升。民生支出8.9亿元,占比达到79%,省、市、区民生实事全部完成。坚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全年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74,城市区排名第三,同比改善2.7%,获得生态补偿834.4万元。
拼搏2023 奋力把瀍河打造成温暖之城幸福之城
2023年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十二届三次全会、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以及区委十届三次全会暨区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聚焦“15923”工作思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抓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机遇,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创新引领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推动经济发展持续稳定向好,不断增进民生福祉,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奋力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重振洛阳辉煌中贡献瀍河力量。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人均GDP、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其中工业投资增速2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5%;新增固定资产投资项目100个以上;培育、引进规模以上企业55家,其中工业企业20家、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15家、规上服务业10家、规上建筑业10家;培育、引进市级创新型中小企业8—10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3家、各类实验室(研究所)3—5家;城镇新增就业5000人以上,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0.1个百分点,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与“十四五”目标统筹衔接。
今年,区政府拟投资8.05亿元(政府投资2.64亿元、争取上级资金4.83亿元、引入社会资本0.58亿元),为群众办好一批民生实事。(一)促进城乡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9项)。建成君河湾四期幼儿园、杨湾学校、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开展教师素养提升培训,资助困难师生,学校体育场所向公众开放,安装健身器材,举办全区运动会和社区运动会。(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6项)。实施4个村供排水一体化工程,改造道路断面2条,改造老旧小区39个,加装电梯40部,建设社区体育公园,28个无主管小区实现专业化物业进驻。(三)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9项)。改造标准化村卫生室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招聘医疗技术专业人员、培训乡村医生,提升区疾控中心及医院重症救治能力,对符合条件的适龄妇女免费开展“两癌”筛查,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进社区和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四)提升就业质量和就业实际技能(3项)。城镇新增就业5000人,技能培训1.25万人次,开展退伍军人技能培训。(五)助力青年创业创新(5项)。为来瀍求职青年提供短期免费住宿,建设“橙e瀍河·青年服务云平台”,深化青年创业扶持行动,向青年创业者提供免费场地,扩大青年就业岗位供给。(六)提升养老服务体系化水平(7项)。争创A级社区养老服务设施8个以上,建设5个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和1个特困供养中心,政府购买家庭养老床位服务和基本养老服务,强化社区医养结合服务和养老服务队伍建设。(七)改善提升城乡人居环境(4项)。建设公厕7座、垃圾中转站1座,垃圾分类2万户,改造6条道路照明设施。(八)畅通城乡交通(3项)。建设120个汽车充电桩、2736个非机动车充电桩、6个公共停车场。(九)深化便民服务,做好文化惠民(6项)。建设便民超市、社区精品书屋、便民服务中心(站)、“数字瀍河”一期智慧社区,实施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开展百场文化惠民活动。(十)兜住民生保障底线(5项)。加强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及时足额发放救助资金,建立临时救助备用金制度,定期开展困难群体慰问,做好困难群体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代缴。要奋力把以上一条条“民生清单”变成百姓的“幸福账单”,努力为民生“加码”、为生活“加温”、为幸福“加速”。
实现今年发展目标,要聚焦“开放创新、勤政务实,为把瀍河打造成温暖之城幸福之城而努力奋斗”的工作主旨和“15923”工作思路,重点抓好如下工作。
●促进经济提质提速。坚持“项目为王”,大抓“三个一批”,开展项目建设集中攻坚行动,谋划实施177个重大项目,完成投资200亿元以上,以项目之“成”固发展之“稳”。突出抓好12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7亿元以上。实施消费扩容提质六大行动,发挥汽车等大宗消费带动作用,探索发展网红经济、体验式消费,支持名车苑建设市级电商直播示范基地。突出“颠覆性创意、沉浸式体验、年轻化消费”,丰富“夜游”“夜演”等文旅消费新业态,做好景区服务提升和品牌化打造,加速升腾城市“烟火气”。力争全年接待游客超过50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1000万元。
●大力发展风口产业。全面落实“136”工作举措,抢占风口产业新赛道,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坚持以链式思维抓产业,围绕科技健康、新能源(氢能)、汽车等产业方向,实施产业类项目37个,总投资55.8亿元。重点推动手拉手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等项目开工,中原美谷科技社区、国润汽车产业园等项目竣工。以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为重点,实施新一轮、更高水平“三大改造”项目12个,完成投资5亿元以上,提升工业企业专业化水平。
●持续强化创新驱动。坚持创新引领,高标准建设创新城区,让科技创新成为瀍河发展的最强音。加快汇聚优质创新资源。着力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广泛开展“四有”研发活动,规上企业研发覆盖率达到100%。建立多元化科技创新投融资体系,搭建科技金融服务平台,促进金融资本要素向科技型企业集聚。
●深化城市建设提质。深入落实“351”工作举措,以文明城市创建统领城市提质,外修颜值、内塑气质,全方位推动城市内涵式发展。加快建设青年友好型城区。建好用好青年创业中心,打造青年智库,更好地服务青年需求。实施青年安居工程,提供人才公寓194套,新建驿站2处。加快建设一批青年友好街区,增强城市对青年的吸引力。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精准落实“151”工作举措和“4+2”工作要求,以富民为导向,加快乡村振兴基础设施建设和特色产业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壮大乡村特色产业。深化乡村建设运营。激发乡村发展活力。
●加快激发活力动能。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着力打造“六最”营商环境。年底前,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件事一次办”全覆盖,“有诉即办”问题处理满意率保持100%。深入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拓展政务服务平台功能,推行“全程网办”“指尖即办”,提升网上办事深度。着力打造诚信政府,带动信用瀍河建设。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扎实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协同推进减污、降碳、扩绿、增长,提升生态文明水平。大力推进节能降碳。持续深化水环境治理。筑牢绿色生态屏障。全面推行林长制,实施国土绿化和生态修复,不断厚植生态文明底色。
●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提速建设健康瀍河,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完善公共服务功能,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做好汉魏洛阳城遗址、孔子入周问礼等文物资源保护与开发,放大文化遗产品牌效应。
●全力防范化解风险隐患。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控新治旧、标本兼治,筑牢安全防线。落实“四个最严”要求,深化食品安全放心工程建设攻坚行动,建立分层分级精准防控末端发力终端见效工作机制,让群众吃得安全、吃得放心。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整治,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持续开展“三零”平安创建活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开展“同心圆·共发展”活动。 (瀍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