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7版:洛浦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2024年7月12日 星期
灯下漫笔
感受黑暗
□常顺卿

就像太阳和月亮,就像白天和夜晚,光明和黑暗也是一种客观存在的阴阳两个方面。然而,黑暗长期被作为贬义词,因含有阴郁、压抑、困难、贫穷、落后、腐败等消极意思而被人严重“瞧不起”。

现代城市的夜晚,灯火辉煌,流光溢彩,黑暗似乎没有藏身之地,如果你想感受一番黑暗的滋味,是不是一种奢望呢?

最近,一场暴风雨引发半城停电,我和黑暗邂逅。几番体会和品味,我发现黑暗被人们司空见惯而又被忽视的些许“新意”。

停电在日落时分。天天傍晚到滨河公园散步,因电梯停运被迫困在家里;半个小时了,依然没有来电,与社区电工联系,未接电话,我猜测他们正在紧张抢修。

又过了半个小时,天彻底黑了,这次,电工的电话通了,说:“故障尚未找到。”

我们降低来电预期,做好打停电“持久战”的准备。

一看手机,我和爱人的手机电量不多,立即关掉除通话外的一切功能,那闲暇刷屏的习惯被迫暂停。

手电筒因长时间没用不知放在何处,家中也无蜡烛之备,霎时,家里出现久违的黑灯瞎火。我起身站在阳台上,伸头向外探望,而一幢幢的楼房里,只有一户人家闪着微弱的光。看来,日常生活中应急意识淡薄的何止三家两家?

坐在黑暗中议论停电,爱人迅速制订出一揽子亡羊补牢计划:手电筒要充足电,放在易找的地方;要尽快买一盏能照明并可为手机充电的太阳能应急灯;要买一块充电宝……

黑暗从天而降,我的眼睛没有平时那来自四面八方交织着的光的阻扰,总是影影绰绰的洛河对面夜景今夜看得真实:一座座高楼里,数不清的人家灯光或亮或暗,映照在洛河水面上,波光粼粼,那情景,如诗如画。当然,爱人也被这美丽的景色所感染,她站在窗前静静欣赏。我发现,在对面灯火的映衬下,她俨然是一幅轮廓清晰、明暗反差显现的剪影。我不顾手机电量不足,立马定格这黑暗的瞬间——这不就是:你在窗前看风景,看风景的我在黑暗里看你吗?

我感谢黑暗,让我欣赏到身边没有干扰的风景,还给我那亲爱的装扮美丽而个性的造型;我思恋黑暗,这些年,之所以在城里难以望见儿时家乡那漫天繁星的夜空,不是因为缺少夜的“黑暗”吗?

突然,想起诗人顾城那“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的诗句来,我曾不止一次有过这充满诗意的经历:早年在老家走夜路,总是越走眼睛越亮,越走越觉得黑暗在天地间悄悄溜走;儿时,我们在黑暗的夜色中捉迷藏,尽情地奔跑、追逐、藏躲、欢笑、胜利,之所以没有障碍,是不是黑暗在为我们的眼睛赋能呢?

因黑暗强制,这夜,我创下清醒状态离开手机时间的最长纪录;黑暗,松弛了我的视神经,缓解了眼睛疲劳,待我休息时,眼睛有种少有的滋润感,而当下越来越多的“小眼镜”现象,不是和看电视、玩手机、打游戏时经常接触强光有关吗?他们的眼睛不是缺少黑暗的“滋养”吗?

没有华灯四射,滨河公园像被一张黑色幕布罩得严严实实,平时唱歌跳舞的音响和熙熙攘攘人流的喧嚣销声匿迹,白天那“嗡嗡”作响的无数台空调一律作哑,顿时,这座小城寂静得像偏僻的乡村:远处人们的说话声清晰可闻;小区里那天伦之乐的嬉笑声亲切幸福;洛水“哗哗”声声急,似乎趁夜正兼程;河边的向天蛙鸣此起彼伏,如一台大合唱,精力充沛饱满,旋律高亢激越。这夜,这座小城入梦很早。

即使我们对黑暗有些偏见,但黑暗却从没有离开我们——

早年父亲讲,盛夏初秋,雨水充沛,黑夜正是庄稼生长的时候,晚上在玉米地里就能听见玉米“嘎吱——嘎吱——”拔节的声音。

之前卧室的窗帘隔光效果很差,半夜,不远处楼顶上的霓虹灯搅得我难以入眠,不得已,我更换窗帘,营造黑暗,保护我的睡眠。

每当我驾车遇上刺眼的阳光,就会戴上墨镜,让“黑暗”做我的安全助手。

今夏,街上流行美女戴只露两只眼睛的面罩,难道不是用人造黑暗来保护美丽不被伤害吗?

夜深了,电仍没来,而我关于光明和黑暗的思绪还在进行着——

过去,我总认为,人类文明就是追求光明告别黑暗的漫长历程,无论从原始社会的钻木取火到现代社会的电气化,无论我从儿时目睹父母叩石击火、用草团去邻居家借火到如今一键点火,还有我曾因工作给群众带来光明时的诗兴大发:

花果山坳庞沟村,桃源秀景惹人醉。

日出日落晚霞飞,星疏星稠夜色沉。

街灯无电天可赐,暮临太阳还光辉。

月宫嫦娥惊且呼,人间何胜天上美。

然而,今夜,黑暗那安神、低调、厚道、滋润、内敛、生长、生命、警示等特殊品质让我认识到,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光明和黑暗就像我们的手心手背血肉相连,没有非此即彼,更没孰轻孰重;无论社会多么进步,黑暗和光明总会陪伴我们不离不弃,如影随形。

朦胧中,灯亮了,电来了,起身一看,已近凌晨五时,东方天白。

这是一个有黑暗的夜,这是一个真正意义的夜。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