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7版:洛浦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2024年8月6日 星期
旅人凝望
“库洪奇”和哈密瓜
□张劭辉

曙光镶玉镀金般洒满大地,哈密郊区热闹的“巴扎”(新疆乡村的集市),迎来了一批批远乡近寨的货主和顾客。我夹杂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兴致勃勃地看着、问着。最惹人注目的,便是那五颜六色、琳琅满目的水果摊,一筐筐、一袋袋、一车车水果,堆成山、淌成河、汇成海,吐鲁番的葡萄,库尔勒的香梨,库车的脆杏,喀什的无花果……红的如玛瑙,蓝的似宝石,绿的赛翡翠,到处散发着一股股清爽诱人的香气。看一看,尝一尝,不仅使你大饱眼福、口福,而且融入饶有情趣的西域风情生活图景。

在眼花缭乱的瓜山果海中,居于群雄之冠的,我看还要算作中外驰名的哈密瓜了。

哈密瓜营养丰富,含糖量高,风味独特,瓜肉肥厚,清脆爽口。清代,哈密王将其作为贡品上供朝廷,受康熙赏赐而得名哈密瓜。如今,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所有维吾尔族人集聚的农村,几乎乡乡都有“库洪园”(维语,指哈密瓜园),村村都有“库洪奇”(维语,指哈密瓜把式)。

“哈密瓜,甜掉牙,两块钱一斤啦!”一位头戴小花帽、两鬓已经斑白的维吾尔族老人,指着刚刚切开的哈密瓜,风趣地嚷着。

我看了看,不知是香味的引诱,还是好奇心的驱使,不由自主地凑了过去,买了两块,一边细嚼慢咽地品尝着,一边东一句西一句地闲聊着。原来他就是一位饱经风霜的老“库洪奇”,和哈密瓜打了大半辈子交道,与哈密瓜结下不解之缘。

老人的汉话讲得并不十分流利,可是一谈起哈密瓜,滔滔不绝,陈芝麻旧谷子地叨唠个没完。从他的介绍中,我知道哈密瓜的品种这些年越来越多,可是最为著名的还是“黄蛋子”“红心脆”“黑眉毛”……它们共有的特性是瓜肉细嫩、酥脆多汁、香甜可口,大的足有20来斤,放一个全屋子香气扑鼻,实在是不可多得的珍品。难怪吃上几块,嘴里就像融着一兜蜜似的,爽口利舌,芳味久久不散。瓜汁沾到手上,就像涂了层胶水,黏糊糊、甜滋滋的,蜂儿飞来都舍不得离开……

“哎呀,瓜一下来这么多,短时间卖不完可咋办?”

听了我这略带忧虑口吻的问话,老人有意指了指周围数不清的哈密瓜,哈哈大笑两声,胸有成竹地讲起来:“一时吃不了的,可以把瓜皮、瓜瓤去掉,把瓜肉切成长条,经过晾晒,做成哈密瓜干,琥珀一样好看。不加糖,不加蜜,吃起来胜过糖,胜过蜜!”

老人讲的另一个办法就是“套存”。在偌大的瓜窖里,用野生蒲草,将瓜悬空吊起,一串串、一排排,一眼望不到头,前后左右全是小枕头般的哈密瓜,一窖能装几千斤!存到来年三四月新瓜下种时,仍保持鲜好状态。当然这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是要瓜农付出巨大劳动的。老人家里就有个大瓜窖,深一人多,上面用干木料、干草盖顶,再抹上厚厚的泥巴。天最冷时,也是他们最辛苦、最忙碌的时候,每天下窖两三遍去检查。检查的方法,是在窖里放碗清水,水凉而不冻,瓜就没事。如果水碗结出薄冰,就必须严密封闭门窗、气孔,使气温逐渐回升、薄冰融化……

老人真不愧是名副其实的“库洪奇”,谈起“瓜经”,头头是道。在交谈中,他还十分认真地再三强调:瓜窖的顶木,不能用湿的,否则有水汽,瓜要走味;瓜窖的吊绳,只能用草的,否则日久天长就会把瓜勒坏……听着老人认真地介绍,望着眼前这一个个肥硕喜人的哈密瓜和老人头上那一缕缕银丝、脸上那一道道皱纹,我想起一句话: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甜蜜是劳动酿造的!

时值中午,我恋恋不舍地离开“巴扎”,告别了这位令人敬仰的“库洪奇”,可是脑海中,哈密瓜的影子总是迟迟不肯逝去。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