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长篇历来被认为是网络文学创作的重要特征,动辄百万字、千万字,“日更过万”是创作的常态。这几年,短篇网络文学的兴起,打破了“超长篇垄断”。低于30万字甚至是1万字左右的“爆款”作品大量出现,使“短篇写作”成为热门现象。
早期短篇网络文学曾占据主导地位
网络超长篇小说是何时兴起的?网络小说为什么越写越长?总的来说,2010年之前,网络小说在PC端的连载模式已经基本确立,其主流形态是100万字到200万字之间的网络小说。超过200万字的作品,在重点网站所占的比重大约是5%。
移动阅读兴起之后,商业利益驱动下的网络小说开始了“马拉松”式更新。短短一两年时间,网络超长篇小说被确认为新的连载模式。由此不难看出,以传播方式构建的商业模式决定了网络文学的基本走向。
也有一些网站坚持以100万字以下网络小说作为主体,比如晋江文学城,这个创办于2003年的网站扩展了网络小说IP改编和线下出版的版图,直接推动了网络文学领域IP文和流量文的分野。
有必要说一下IP文和流量文,前者指适合影视改编和线下出版的网络小说,后者则专指在线产生大流量的网络小说。很显然,前者篇幅不宜过长,比如顾漫的《何以笙箫默》还不足12万字,即可成为大IP;辛夷坞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也不过25万字;即便桐华的《步步惊心》被改编为35集同名电视剧,也只有40万字。但是,这并没有影响网络文学创作以超长篇为主的格局。
其实,早期的网络文学,即2003年前的非商业化阶段,短篇曾占据主导地位,比如安妮宝贝的城市系列《告别薇安》《八月未央》和《蔷薇岛屿》,都是由万字左右的短篇组成的,既有浓厚的网络特色,又适合纸媒出版,恰好符合世纪交汇之际大众的阅读习惯。其他几位早期代表人物如李寻欢、邢育森等,也都是以短篇创作见长。今何在的《悟空传》和江南的《此间的少年》在网上风靡一时,两者均是10多万字的篇幅。
短篇网络文学顺应用户碎片化阅读需求
在网络领域,文学的表现形式一直处在变化之中,推陈出新成为网络文学不变的话题。
从2012年豆瓣平台尝试推出网络短篇故事,到2014年张嘉佳《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的意外畅销,业界就开始思考短篇故事能否成为新的创作潮流。其间,2013年10月,以短篇小说创作著称的加拿大女作家门罗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有效助推了短篇小说话题的热度,虽然未能持久,但火种并未熄灭。紫金陈在2014年推出的20万字以内的小说成为爆款。之后,2020年骁骑校创作的《长乐里:盛世如我愿》以25万字的篇幅在全网产生重大影响,较之动辄百万字的篇幅,中长篇小说重新引起读者关注。
与此同时,知乎平台开始提倡用精简的篇幅讲述精彩的故事,其推出的“盐言故事”作品字数多在2万至5万之间,由此网络短篇故事创作渐渐形成热潮。究其兴起原因,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主观上是网络短篇故事准备较为充分,客观上是超长篇网络小说的过量生产影响了网络文学的生态,故而破局条件已经具备。
正如微短剧之于影视行业,短篇故事顺应了用户碎片化阅读需求,丰富着网络文学产业生态,弥补了网络文学在短篇创作上的缺口。
短篇网络文学还有巨大的成长空间
网络短篇故事再次进入读者视野,并逐渐崛起,对于网络阅读生态而言,这是一次螺旋式的提升。经过20年风雨跋涉的网络文学,终于迎来“云开雾散”,最关键的是培育了一大批成熟的读者。他们用鼠标做出自己的选择,网络短篇故事同样可以产生流量,同样可以覆盖言情、悬疑、现实、科幻等不同题材。
网络文学市场营收规模从10亿元到300亿元只用了不到10年时间。随着竞争日趋激烈,网络文学进入职业化写作阶段,网络作家作品的数量大幅增长。但接下来的几年,营收规模未能打破400亿元的天花板。这说明一个问题,以量取胜的年代或许正渐行渐远,形式多样化的时代已经来临。网络文学非职业化写作开始重整旗鼓,网络短篇故事正是因此获得新生。
网络文学是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特殊产物,其内在构成有一套自己的逻辑,它一头连接传统文明,另一头连接现代文明,具有突出的商业性,也具备文化传播的优势。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从文本体系的角度看,短篇故事还有巨大的成长空间,在某个特定阶段或将是网络文学升级的重要推手。
(据《光明日报》 作者:马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