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村是中原大地上一个不算偏僻的小角落,大周人像蒲公英一样撒向全国,又如风筝般被家乡的土地和亲人牵引着,或回馈家乡,或在受伤失意时回来疗伤。这是一个有六百多年历史的村落,历经无数灾难却根深叶茂。这里基本实现了城乡一体化,人们的生活、情感与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经济发展、文化建设,甚至股市震荡、网络舆情等息息相关、同频共振,紧随时代和社会的步伐,其社会形态就是当下中国农村的缩影。大周表情,就是中国农村最普通最常见的模样。
《大周表情》以“我”的采访为线索,以大周村十六个姓氏的绵延发展为核心,将大周村的自然村落布局、自然人文生态及各色人等串联编织在一起,形成一个井田式的关系网络,这是典型的中原地区平原村落的格局。
周瑄璞是出生于河南临颍大周村的陕西作家,她敏锐又饱含深情地凝视着家乡,她的写作经历了从宏大历史叙事、家族叙事到“非虚构”的过程,在长篇小说《多湾》《日近长安远》《芬芳》之外,她创作了纪实文学《像土地一样寂静——回大周记》《大周表情》,以她在出生地的见闻和感悟为原型,真实细腻地描绘出当下中国农村的生产生活场景和人情人性。
《大周表情》是《像土地一样寂静——回大周记》的续篇,也是小说《芬芳》的母本。大周是周瑄璞观察、认识世界的一个切口,她以历史性、世界性的眼光审视大周,她如女儿般热爱着这片土地。她的书写使大周进入读者视野,走进网络空间,以至于镇上想在周瑄璞家老宅建设“大周文化小院”,以促进当地文旅发展。“小院”的筹建,是书中的副线,贯穿于采访、叙事始终。“我”一次次回到大周,跟镇政府、村委会、村民、邻居沟通交谈,一次次修改方案,博弈的结果是自家人筹集资金建设“南院”,终于圆了父辈的家乡梦。围绕“南院”建设,大周村乡村管理形态、建筑生产形态、镇村之间的关系、人际关系等铺展开来,各方都想实现利益最大化,世道人心得以充分展露。
“我”是功能性人物,大周村的故事围绕着“我”的采访和写作而展开,作者既是叙述人,也是书中的人物,叙述人周瑄璞冷静客观地讲述着作家周瑄璞在大周村建房的事。
作者还用详尽笔墨记述了秋风、秋香两位乡村女性的成长经历和工作状态,她们从勤劳质朴、踏实能干的农村妇女成长为带领两千多人致富奔小康的村干部、带头人,她们是大周村亮丽的风景。大周村有秋风、秋香、小洁等时代弄潮儿;有辛苦劳作的普通村民,如花老老、邓氏、大妮、树功、建亚等,大周也有藏污纳垢的皱褶。无论境遇如何,每个人都在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大周村的乡村生产结构和社会形态,为中国乡村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为民族灵魂的重铸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开篇部分,“我”不厌其烦地讲述了大周村的历史和现实形态,大周村以树的形象屹立在中原大地,随着时光流逝而根深叶茂。周瑄璞说:“不必歌颂,也无须鞭挞。如实呈现,就是最大的热爱。”读懂大周,就读懂了中国乡村。
(据《文学报》
作者:李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