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2版:客家祖根地 河洛共辉煌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2024年10月17日 星期
“客家之源 万里寻踪”十三城联动大型直播活动正式启动
衣冠南渡从汉魏洛阳故城出发

① 客家姓氏展示
② 客家之源纪念馆序厅
③ 迁徙演示影像
汉魏故城遗址博物馆(效果图)
(本文配图均为资料图片)

昨日,由洛阳日报社等13家媒体共同策划发起的“客家之源 万里寻踪”十三城联动大型直播活动正式启动,来自全国5个省区的13座城市纷纷响应,面向全球客家人共叙源流。

首场直播,洛阳客家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于春斌以《“衣冠南渡”从这里出发——汉魏洛阳故城》为题,带大家走进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和偃师区虎头山森林公园,探寻客家人南迁背后的历史沿革。

“洛阳是客家祖根地,是客家先民在西晋末年‘衣冠南渡’开始的地方。以河洛地区为中心的中原汉人,经过多次南渡,千年跋涉,万里迁徙,在赣闽粤等地形成了汉族客家民系,发展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的客家文化。”漫步在汉魏洛阳故城遗址的铜驼大街上,于春斌向直播间的观众介绍。

汉魏洛阳故城遗址位于洛阳城东,北依巍巍邙山,南临滔滔洛水,曾是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等多个王朝的都城,布局严谨,规模宏大。通过直播镜头可见,千年已过,原本壮丽的宫阙早已不见,但遗址中仍保存了不少与客家先民有关的遗迹遗物。

“汉魏洛阳故城中的太学、明堂、辟雍、灵台等古迹遗址,以及洛阳市周边的大谷关、轘辕关、伊阙关等关隘遗迹,都见证了客家先民首次南迁的壮举。”于春斌说,大量的文献典籍、族谱志书、碑文铭刻、古迹遗址等,也都记载和佐证了客家先民由洛阳首次南迁。追本溯源,天下客家,根在河洛。

客家因何南迁?于春斌介绍,西晋末年,“八王之乱”等连年的战乱,加上频发的自然灾害,给河洛地区乃至中原大地造成了难以想象的苦难。客家先民难以生存,被迫离开家园南渡,一个民系的历史在刀光剑影中拉开序幕,形成我国史上第一次中原汉人大规模迁徙浪潮。

这股移民南下的浪潮此起彼伏,持续了170多年。关于首次南迁的人数,于春斌结合史料考证认为,有近百万北方人参与其中。因此,洛阳作为客家先民首次南迁出发地,是客家人的原乡故土,让人乡愁难舍。

2009年9月,全球客家、崇正会联合总会总执行长黄石华及来自世界各地的客家人代表,齐聚洛阳偃师虎头山,修建了“中原客家先民南迁圣地纪念碑”。直播的后半段,于春斌便带领观众来到这座纪念碑前,共叙血脉情。

据介绍,该纪念碑有“天下客家第一碑”之称。碑体古朴典雅、庄重大气,坐落于17步台阶的两层方坛之上,17步台阶寓意客家先民从首次南迁迄今已走过了1700多年的历程。碑体总高13.6米,以浅粉色花岗岩雕刻、建造而成,正面刻有“中原客家先民南迁圣地纪念碑”13个大字,基座四周是表现客家先民南迁及客家人发展历史的浮雕。

“这是一座让人思念家乡的纪念碑。”于春斌说,纪念碑以代表着“万姓归宗”的中国古代礼器“琮”和象征家的“门”为主要元素,顶部圆形碑体刻有祥云纹样,其上还有“望君归”造型的瑞兽,瑞兽面朝客家先民当年离开故土的东南方向,寓意祖根地父老乡亲盼望离乡的游子回归故乡。

18日,第二场直播活动将走进洛阳客家之源纪念馆,带观众回望1700多年前客家先民穿越大谷关,举族南迁的历史过程,讲述一段段跨越千年、感人至深的客家故事。

洛报融媒记者 李晓楠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