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一出洛济高速公路坡头站,便在山间蜿蜒,一路山重水复,一路柳暗花明。
此行的目的地是济源市愚公移山干部学院,参加为期一周的培训。
学院隐藏在一条深谷里,教学设施是利用“三线”建设时期的旧厂房改造而成的,基本保持了原来的样貌,岁月的痕迹依稀可见。院内,苍松挺拔,绿草如茵,荷塘、亭榭造型别致,愚公移山的雕像栩栩如生。五指河绾着两岸青山,迈着舒缓的步子,从容不迫地从学院旁边缓缓流过。
五天的学习课程,有课堂的理论教学、现场情景教学,还有影视教学,安排得满而有序。
现场情景教学,有一节是走进愚公故里,感悟愚公移山从神话故事到革命精神、民族精神的升华,接受一次震撼心灵的党性洗礼,汲取咬定目标、锲而不舍、久久为功的信仰力量。
出发前,老师叮嘱大家,山里天气多变,最好带雨伞,一切行动听指挥。
山里的雨就是任性。一小时前,我们还在愚公移山广场上的雕像前诵读《愚公移山》原文,可是当我们到达王屋山脚时,绵绵如丝的秋雨就簌簌而下,让人猝不及防。一团团像棉花团似的白雾,悄悄爬上山坡,在山间缠绵。王屋山主峰天坛峰在云雾中缥缈如幻,周围的群峰俯首雾中,一峰突起,群峰伏拜。
登山的路在山脊上,青石铺就,陡峭如云梯。更险处,是原始石头路段,需要躬身伏地攀爬。山脊两侧,雾气横生,深不可测。
当我们按照计划到达本次教学终点返回集合时,雨突然又停了,太阳在云雾中炸出一道金光。大家感叹:是天公有意安排这场突如其来的雨,考验我们的意志和耐力呢。
由于其他原因,愚公村遗址院落、觉悟院、新时代广场等情景体验教学临时取消,学员们不免心生遗憾。
其实,在我心里,没有亲自走一走“太行云路”,亲身感受一下现实版的愚公移山,才是最大的遗憾。
幸好,在晚上的影视教学中给弥补了。
水洪池村,位于济源市西北、豫晋交界处的太行之巅,海拔1470米,是济源市最高的行政村。改革开放前,村里与外界唯一的通道是祖辈用双脚踩出的羊肠小道,狭窄陡峭,迂回曲折。全村200口人,很多人一辈子没走出大山。
这里生存环境极其恶劣,山高气温低,不适合小麦生长,村民们一年到头只能吃粗粮。患大病,只能用担架抬着下山,有人因为山高路远,耽误最佳治疗时机,还没抬到医院,人就不行了。
新愚公叫苗田才。1973年,苗田才被调往山下当临时干部。到了山下,苗田才看到外面世界的精彩,心里五味杂陈。于是,他放弃“干部”身份,主动请缨,回村带领群众改变落后面貌。1975年,他当选为水洪池党支部书记,带领群众种山茱萸、红果,栽培木耳。谁承想,路不通,农产品运不出去,以失败而告终。苗田才这才意识到,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修一条通往山外的路。
然而,要修一条14公里的路,初步预算需要110万元,这个在当时的天文数字惊呆了所有村民。苗田才把全村人召集起来,坚定地说,愚公能把大山挖掉,我们就不能?就是用手抠,我们也要抠出一条路来。我们这辈子完不成,下一辈子接着干;下辈子完不成,下下辈子接着干。总有一天能修通!
有一次,苗田才去乡里开会,有人开玩笑:“老苗啊,听说你要修路,有钱没有?你们村总共几个人?半个碾盘都坐不满,还修路?……”苗田才的脸红一阵白一阵。
修一条通往山外的路,是水洪池人最朴素、最现实的梦想,大家没有被困难吓倒。苗田才第一个拿出积攒多年准备盖房的钱,有人变卖寿木,有人变卖嫁妆,有人捐出女儿的彩礼钱……从1985年起,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全村劳动力历时10年,开凿土石方55万立方米,打通3条隧道,破开66座山峰,凭着惊人的毅力和不服输的愚公精神,硬是靠钢钎、铁锤、铁锨、荆筐,抠出一条生存之路、生命之路,被誉为“太行云路”。
改革开放后,在党的扶贫政策支持下,“太行云路”再次拓宽,铺上了柏油,村里种上高寒小麦,通了电,用上了安全的自来水,办企业,发展特色农业和旅游产业,年人均纯收入由1985年的76元增加到16027.47元。
曲径通幽处,是一方荷塘。走出教室,我独自坐在荷塘边的长椅上,心绪难平。时令进入仲秋,一些荷叶已经枯萎,却仍有三两朵凝脂般的荷花,灯盏般照着一池碧水。此时,太行月倒映在水面上,像一叶小舟,翘起尖尖的船头,山风吹皱水面,小船迎风破浪。五指河潺潺的水声,宛若天籁,像一首歌,一路吟唱,奔流不息。
那晚,我坐了很久。愚公移山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是一束精神之光,永远照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