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8版:洛浦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2024年12月2日 星期
河洛览胜
古村寻古
□王慧瑾

城是洛阳城,村是卫坡村,街是天禄街,树是古槐树。我站在古街口的古树下。我是来寻古的。

卫坡村很古了,它有1000多年的建村史。这里,是后周宰相魏仁浦私家花园——“魏氏池馆”的遗址。明末清初,卫氏先祖卫天禄迁此兴家置业。清乾隆年间,卫氏家族多人在朝为官,开始营建老宅。之后百年,卫家越来越兴旺,宅院越建越多,形成一片规模不小的宅院群。清末,卫家衰败,但古宅被很好地保存下来。

古宅沿天禄街而建。天禄街,青砖铺地,窄窄的,弯弯的,东高西低。东街口,有一棵古槐树,400多岁,枝干逎劲曲折,像龙头。西街尾,也有一棵古槐树,300多岁,枝干刚劲利落,似龙尾。天禄街,宛若一条青色的高昂着头的游龙。

街北有9所院子,都是三进院。街南有6所院子,都是五进院。院子很古。青砖院墙上,覆着半墙的黄泥,是几百年风雨冲刷留下的痕迹,也是岁月开在墙上的花儿。黑色的院门,斑斑驳驳。铜门环,锈迹深重。院子角落,绿苔幽幽。屋顶,荒草瑟瑟。我站在院中,凝视刻满院子的旧时光。古宅特有的青烟在我身边缭绕。心,静谧,安宁。

院子布局大体相似。进大门,过穿堂,是方方正正的天井。迎面是轩昂的正房,灰砖灰瓦。房前有木廊,木廊顶雕有龙凤。木廊由红色的粗木柱支撑。木柱下端固定在柱础石上,石上雕的花朵清晰可见。门檐下有镂空的木雕“寿”字。房门是暗红隔扇门,隔扇门的上半部是镂空的古体“卍”字,寓意“好事连连”;下半部是长方形木板,每块木板上都雕有图案,梅、兰、竹、菊、荷、水仙,寓意淡泊高洁。院子里,随处可见的精美木雕、石雕,彰显着魏家的尊贵和富裕。

这些古宅,因宅主身份地位的不同,院落的大小,以及各处的装饰也有区别。

南四院,宅主是魏省三。魏省三是嘉庆年间的武状元,官做到正四品,是魏家官位最高的人。这所宅院,重门深院,布局严谨,豪气十足。大门前台阶两边,有两个其他宅院都没有的T形的上马石,石上雕有梅花。大门两侧,有两个功名之家才可以放置的抱鼓石,鼓面雕有菊花。二进门是砖雕门楼,门楼上雕有“福禄寿”3个大字。门楼对面,是一座小巧精致的两层绣楼,是小姐的居所。楼上,密密的木格窗紧紧闭着。廊边的木栏杆,红漆剥落。一架木梯子通往楼上。木梯子极简陋,小姐应该是不轻易下楼的。忽地想起一句诗“独自凭栏望,寂寞到花开”。天井里,花开灿灿,小姐却只能站在绣楼上远观。她来来回回走着,把栏杆抚了一遍又一遍,没有人理会她的孤独。望着幽暗的小楼,我想:我如果生在古代,是不愿做大小姐这样的“笼中鸟”的,我更愿意做采桑的罗敷。第三进院,是魏省三的练武场,当地放着大大小小的石锁,墙边摆着刀枪剑戟等十八般武器。再往后,还有两进院子,是仆役的居所。真的是“庭院深深深几许”。

南三院,宅主是魏大宝。魏大宝做过儒学训导,致仕回家后,任魏家族长。这座名为“魏氏家塾”的宅院,是他给魏氏子弟讲学的地方。进院就看到幼承庭训的铜像——穿长袍马褂的公子,手捧书本,毕恭毕敬地站在穿长衫的长者面前。堂屋里,是再现学堂场景的塑像——讲学的魏大宝站在讲桌前,身后挂着至圣先师孔子的画像,对面是4位认真听讲的少年学子。从这所宅院严肃规整的风格,就可以看出魏家先辈对教育的重视,也就不奇怪魏家何以在短短几十年间,就出了29位七品以上官员了。

北三院,正对大门的,不是正房,而是一个小小的偏院。偏院正北,是一面灰砖影壁墙,墙上雕着盛开的牡丹。影壁墙前,有一个小花池,花池里种了一株魏紫牡丹。牡丹的叶子虽然落了,但枝干粗壮挺拔。二进院的天井里,也种着一花池的魏紫牡丹。在卫坡村见到魏紫牡丹,不是偶然。这里是魏紫故里。当年,魏仁浦从一樵夫手中买下一株野牡丹,种于自家花园,悉心培育。一年后,野牡丹开出硕大丰满的花,花色是艳丽的紫红色,人称“魏紫”。现在的卫坡村,依然家家种牡丹。

黄昏来临,我还在古村徜徉。我总感觉,我会逢着一个手拿折扇的书生,或是骑着高头大马的武将。同行的朋友笑我:“来寻古,又不是越古。”她不知道,我从踏入古村那一刻起,心就已经飞到了远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