祓禊(fú xì),亦称祓除,是古代为除灾去邪而举行的一种仪式,其时间、地点、方式各不相同,通常于岁首在宗庙、社坛中举行,而尤以夏历三月上巳日在水边举行祓禊最为流行。其方式或举火、或熏香沐浴、或用牲血涂身,而以到水边或水中洗濯娱乐最为流行。这个习俗始自周代,始自洛阳,汉魏隋唐颇为盛行。现在,我们来说一个唐朝中期洛阳三月上已日祓禊的故事。
唐文宗开成二年(公元837年)三月三日,河南尹李待价以人和年丰,准备在洛河之滨举办祓禊活动。他提前一天向东都留守裴度请示。裴度让他三月三日上已日约请太子少傅白居易,太子宾客萧籍、李仍叔、刘禹锡,前中书舍人郑居中,国子司业裴恽,河南少尹李道枢,仓部郎中崔晋,司封员外郎张可续,驾部员外郎卢言,虞部员外郎苗愔,和州刺史裴俦,淄州刺史裴洽,检校礼部员外郎杨鲁士,四门博士谈弘谟等一十五人,合宴于舟中。
装饰华丽的画坊,从斗门亭启航,丝竹管弦之曲,欢声笑语之音,荡漾在洛水碧流清波之上。一行人乘舟“由斗亭历魏堤,抵津桥,登临溯沿,自晨及暮,簪组交映,歌笑间发,前水嬉而后妓乐,左笔砚而右壶觞,望之若仙,观者如堵。尽风光之赏,极游泛之娱。美景良辰,赏心乐事,尽得于今日矣”。众多名人相聚,岂能无诗。裴度“首赋一章,铿然玉振,顾谓四座,继而和之”,一场盛大的诗会拉开了帷幕。白居易当场挥笔而就,献《三月三日祓禊洛滨并序》一首。他在诗中写道:“舟同李膺泛,醴为穆生携。水引春心荡,花牵醉眼迷。尘街从鼓动,烟树任鸦栖。舞急红腰软,歌迟翠黛低。”
诗词辉映
春尽日天津桥醉吟偶呈李尹侍郎
[唐]白居易
宿雨洗天津,无泥未有尘。
初晴迎早夏,落照送残春。
兴发诗随口,狂来酒寄身。
水边行嵬峨,桥上立逡巡。
疏傅心情老,吴公政化新。
三川徒有主,风景属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