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靖难之役结束,燕王朱棣推翻建文帝登上皇位,史称永乐大帝。不久后,驻扎洛阳的明军中,一名姓金的高级将领主动辞去官职,带着家人来到洛阳城外一个小村子,过上了躬耕田园的隐居生活。
这个小村子就是现在的洛龙区丰李街道贠(yùn)庄社区,如今,这里有约六成的居民姓金,还有一座规模不小的金氏祠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期间,洛龙区文物普查队在祠堂内发现石供桌、石碑等清代文物,由此揭开了一段不为人知的家族往事。
1 主动上报文物线索 老物件被确认为清代文物
贠庄社区金氏祠堂由门楼、大殿、碑亭、围墙等组成,占地约1000平方米,整体为现代仿古建筑,内存石碑、石供桌等老物件。
71岁的贠庄社区金氏族人金柏林告诉记者,金氏祠堂原本位于贠庄社区中心位置,为清代建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金氏祠堂曾先后作为村小学、卫生所、村委会使用,后来祠堂遭到毁坏。2014年,当地金氏族人集资重修了一座金氏祠堂,并向族人征集老祠堂遗物,这些石碑、石供桌等老物件才陆续被发现,并迁入新祠堂。
去年12月,全国第四次文物普查工作正式拉开序幕,贠庄社区金氏族人将祠堂里的部分老物件作为文物线索上报。随后,洛龙区文物普查人员到此开展实地调查,确认这里的五方石碑和一张石供桌为清代文物。
记者在现场看到,位于大殿内的石供桌上刻有花鸟鱼龙等纹饰,供桌底部的刻字显示,其为金氏家族乾隆年间重修祠堂时捐款所造。大殿外还放置着不少石碑,其中一些立于清朝康熙、乾隆等时期。
2 石碑上的刻字让家族传说变为信史
在金氏祠堂大殿外,有一方石碑上刻有“前朝怀远大将军金珙之墓”等大字。金柏林说,这方石碑是2013年在社区一施工工地出土的,对其家族而言意义重大。
原来,清代编纂的贠庄金氏族谱上,家族第十世有一个叫金珙的人,其名字一旁注有“赠怀远大将军”字样。金氏家族中流传的故事称,金珙自幼好学,长大后长期经商,见识颇广。崇祯年间,有外国使臣向皇帝进贡一稀罕物件,满朝文武均不知其为何物,于是贴出皇榜,召集民间高手识别。当时,金珙应召前往识别,最终顺利破解难题。崇祯帝大悦,下令封赏,在查阅史料时发现此人祖上在明初被封为怀远大将军,于是让其承袭该职务。不幸的是,金珙在赴任途中病逝。
“老族谱上记载,我们的始祖名为金紫玉,生卒年、职业均不详。长期以来,我们只能结合家族故事和族谱记载推测,金紫玉可能被封过大将军。直到这方石碑出土,家族故事、族谱记载与石碑刻字相互印证,这才让家族传说变成了信史。”金柏林说。
3 青岛、洛阳两地金氏族人可能有共同的祖先
金柏林说,其始祖金紫玉育有三子,因为名号不详,被族人称为大老、二老、三老。在老族谱上,大老、三老下方的世系图记载详细,其族人至今依然共同举办祭祖仪式,但族谱上二老下方是一片空白,其是否有后人,后人又去了哪里,一直是个谜。
2019年,来自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大金家村的金氏族人带着族谱来到洛阳寻根。当时,他们在贠庄社区查阅比对两地金氏族谱后意识到,自己很可能就是贠庄金氏族谱上记载缺失的二老之后。
原来,大金家村金氏族谱记载,其始祖金贵宝在明朝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从洛阳棋盘街(今老城区一带)迁徙至平度麻兰(今山东省平度市白沙河街道一带)。但金贵宝何许人也?为何迁徙至此?未见文字记载。
贠庄金氏家族流传的一个故事称,其始祖金紫玉是明朝开国名将常遇春的部下,负责镇守洛阳。朱棣登基后,忠于朱元璋的金紫玉因不满朱棣篡位夺权之举,愤然辞官隐居。当时,金紫玉让长子留在洛阳城中做生意,让次子离开洛阳到外地谋生,让三子跟随其到贠庄隐居。
“史料记载,朱棣公元1402年在南京登基。因此,我们的始祖金紫玉应该是公元1402年之后辞官隐居的,而大金家村始祖金贵宝公元1404年离开洛阳,此时朱棣登基没多久。从种种线索来看,金贵宝很有可能是去外地谋生的金紫玉次子或者其次子之后。”金柏林说,尽管两地的金氏族人都比较认可这一推测,但因为缺少真凭实据,目前仍未下定论。
600多年后的今天,金紫玉的后人早已在洛阳开枝散叶,据不完全统计,如今其后人总数7万有余,分布在全市34个村(社区)。未来,如果能确认山东平度、即墨一带的金氏族人为金紫玉之后,那么这个家族600多年的发展变迁史将变得更加完整、清晰。
洛报融媒记者 刘嘉仪 通讯员 杨巍鸽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