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5版:理论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2024年12月12日 星期

以改革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苗 菱

内容提要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是担负“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的文化使命、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的必然要求。要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增强文化自信,培育形成规模宏大的优秀文化人才队伍,进一步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立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着眼赓续中华文脉、推动文化繁荣的重大使命,锚定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提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重大任务,明确了改革路径和具体举措,为新时代新征程文化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意义重大。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必须增强文化自信。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改革发展,把文化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作出战略部署,把文化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以谋划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强大支撑。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是担负“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的文化使命、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的必然要求,更是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的迫切需要,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永续发展。

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要求明确。一是要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关乎旗帜、道路和国家前途命运,最重要的就是要坚定不移把习近平文化思想贯彻落实到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全过程各方面。二是要增强文化自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四个自信”中,文化自信是中国自信的根本所在,要坚持“两个结合”,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引领中国社会发展方向,厚植中华儿女家国情怀,支撑中华民族走向复兴。三是要培育形成规模宏大的优秀文化人才队伍。文化的繁荣兴盛要育人才、强队伍,通过改革营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政策环境,营造有利于人才创新创造的文化生态,努力培育形成规模宏大、结构合理、锐意创新的文化人才队伍。四是要进一步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要把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作为中心环节,加快完善遵循文化发展规律、有利于激发活力的文化管理体制和生产经营机制,营造积极健康、宽松和谐的氛围,为文化繁荣兴盛提供活力源泉,为文明绵延繁盛提供不竭动力。

今后,我们要以改革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一是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守好意识形态阵地,确保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正确。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不断提升全民族文明程度。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根基,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丰富更营养的精神食粮、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发展,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三是深化网络管理体制改革,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要站在文化强国建设高度、数字文明建设前瞻角度,建立健全、完善创新网络空间生态建设标准,通过深化改革推动形成更加科学高效有序的治网体系。四是提升效能,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推进国际传播发展。要以高质量发展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构建多渠道、立体式对外传播格局,拓展国际传播的广度和深度,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让更多的人读懂中国,使中华文化更加深入人心。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我们要持续推动一揽子重大改革任务落地落实,不断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推出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含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作者为中共洛阳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教研部副教授)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