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7版:人文河洛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

天津桥畔火光起
□周得京
扫码阅读该栏目已刊发文章

《旧唐书·懿宗纪》记载,咸通三年(公元862年),“夏,淮南、河南,蝗、旱,民饥”;咸通四年(公元863年)七月,“是月,东都、许、汝、徐、泗等州大水伤稼”。《洛阳市志·大事记》记载,唐懿宗咸通四年,“闰六月,大雨成灾,毁定鼎门、长夏门,漂溺居民一千余人”。这些说明,在唐懿宗咸通三年到四年,东都洛阳曾发生过严重的蝗、旱、水自然灾害,东都建筑和人民生命财产遭受到巨大损失。

与此相关联的是《全唐诗》中记载的一首题为《洛城五凤楼中歌》的“谶(chèn)记”: 咸通四年秋,洛中大水,漂溺尤甚。先是,皇城守阍者,白昼闻五凤楼中有人歌云云。时郑相国涯留守洛师,谓阍者为妖妄。经月馀,有遗烛烬天津桥者,烧其半。未几,水灾,魏王与月波二堤俱坏,乃明阍者之言。而《洛城五凤楼中歌》则云:“天津桥畔火光起,魏王堤上看洪水。”

文中的“洛中”“洛师”说的都是东都洛阳,“五凤楼”就是东都宫城的正南门应天门。“阍”是宫门,“守阍者”就是看守大门的人。这段话的意思是,咸通四年洛阳的那次大水发生前一个多月,洛阳皇城的守门人曾听到五凤楼上有人唱歌:“天津桥畔火光起,魏王堤上看洪水。”在洛阳留守的宰相郑涯认为这是一派胡言,对此没理会。一个月后的一天晚上,有执烛者不小心将火烬遗落,瞬间大火燃起。天津桥畔真的起了大火。大水来临之前,谷水和洛水先涨,魏王堤和月波堤都被冲毁了。“魏王堤上看洪水”的预言也应验了。

 

诗词辉映

洛阳道

[唐]冯著

洛阳宫中花柳春,洛阳道上无行人。

皮裘毡帐不相识,万户千门闭春色。

春色深,春色深,君王一去何时寻。

春雨洒,春雨洒,周南一望堪泪下。

蓬莱殿中寝胡人,鳷鹊楼前放胡马。

闻君欲行西入秦,君行不用过天津。

天津桥上多胡尘,洛阳道上愁杀人。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