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里的暖阳,宛如一位慈祥的老者,温柔地洒落在大地上,驱散了严寒,带来丝丝暖意。我与几位文友应邀来到新安县黄河南岸的正村镇古村采风。该村位于新安县东北部浅山丘陵地区,距县城12公里。这里山丘平缓延绵,麦苗郁郁葱葱,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走进古村,阳光穿透薄云,洒在村子的角角落落,使村庄呈现出一种柔和的金黄。我感受着冬日乡村的静谧与祥和,仿佛时间一下慢了下来。
对“古村”这个村名,我颇有几分好奇。陪我们参观的县文联同志介绍,古村早在新石器时代后期就有人居住(下坑古墓发掘考证、县志有记载),当时居住区只有十口人,故取名十口屯。随着时光流逝,居住区面积逐渐扩大,人口不断繁衍增多,为顺应时势发展,将十口合在了一起,改为“古村”。
古村的青砖黛瓦间,透露出岁月的痕迹,让人不禁感叹历史的沧桑与变迁,感觉每一步都能踩出历史的回响。这里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古老的村落、祠堂、庙宇,见证了这片土地上的兴衰与荣辱,也承载了人们的信仰与寄托。
这里的房屋,是典型的豫西民居,错落有致,古朴典雅。每个院子都蕴藏着尘封的故事。在一户宅院门前,几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正悠闲地晒着太阳,惬意地聊着天,脸上洋溢着笑意。看着他们开心的神态,我心生羡慕。其实,幸福并非源自物质的堆砌,而是内心的平和与满足。只有真正放下那些外在的束缚与追求,才能找到内心真正的自由与快乐。
这里精美的手工艺品同样广受好评。细腻的刺绣,图案生动鲜活,一针一线都蕴含着手艺人的匠心与智慧;传统的泥塑作品,栩栩如生,形态各异,展现了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这些充满浓郁地方特色的手工艺品,不仅丰富了乡村的文化内涵,更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而村外的麦田,冬日里,依然充满勃勃生机。沿着乡间小路悠然前行,鼻尖氤氲着麦苗与泥土的芬芳。麦田里的农民正在辛勤劳作,那忙碌的身影,如同跳动的音符,汇成了幸福生活的乐章。
当来到古村小学西南侧的新安革命历史纪念馆前,看着门头上红底金黄色大字“太岳五地委五专署五军分区红色文化展示馆”,我的精神被一下提振了许多,对英雄,我发自内心有种敬仰之情。馆内有许多前来参观的人,那一张张珍贵的历史照片、一段段感人的故事,把我带到硝烟弥漫的峥嵘岁月。“黄河之滨,汉关内外,这片1100平方公里的热土,是革命先辈浴血奋战,也是革命英烈青山埋骨的地方……”讲解员声情并茂地开始了讲述。
馆内的每一幅图片、每一件文物,都在诉说着那段惨烈而又悲壮的历史。1937年,当地爱国人士傅东岱、赵文甫从外地回到新安县,组织社会进步青年和有识之士成立了抗日救亡宣传队。当时,古村的姬瑞泉正在新安读书,他得知消息后,立即与学友范人瑞、胡健等积极投身革命。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他们冒着生命危险,用散发传单、张贴标语、街头演讲、唱革命歌曲、演话剧等形式,向当地群众宣传抗日救亡思想,激励了一批又一批先进青年加入革命队伍。
1947年,人民解放军开始全面反攻。陈赓、韩钧诸将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强渡黄河,先后解放新安、渑池、宜阳等县,准备进攻洛阳。同年9月10日,国民党整编15师师长武庭麟率两个团沿横新公路进犯新安东北,企图截断南北交通要道,牵制解放军南下。为了扫除障碍,排除后患,我人民解放军九纵二十六旅奉命在中岳村一带伏击敌人。
中岳之战为解放洛阳扫清了障碍,为巩固豫西解放区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我军也有不少战士受伤,有的壮烈牺牲。古村离中岳村十余里,当时,古村天宫寺是中岳之战的后方医院,全村的青壮年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抬担架、救伤员的工作中。有8位伤员因伤势过重光荣牺牲,古村群众怀着悲痛的心情,把他们安葬在天宫寺旁边的麦田里。如今,每到清明时节,古村群众都会自发地来到烈士墓前,敬献鲜花祭品,深切缅怀先烈。
作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军事要地,古村曾发挥过重要作用,馆内一张张图片,诠释着革命先辈的高尚操守,记录了他们为解放洛阳立下的卓越功勋。
走出纪念馆,在离开古村的那一刻,我的心中满是对这片红色土地的眷恋。坐在返程的汽车上,古村留在我心中的一幕幕画面,与绿色的麦田、逶迤的山峦交织在一起,组成一幅幅温馨和谐的乡村振兴画卷。心中突然感受到一股涌动的春潮,和来自古村的温暖、向上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