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孟津区瀍源大道项目建设工地,机械手臂将蜂窝状混凝土砌块抓起后,稳稳铺设在路面上。从空中俯瞰,混凝土砌块之间连接紧密,宽阔的路面初露雏形。(如图)这是我市首次应用蜂窝状装配式基层沥青路面结构技术进行道路施工。
“传统路面基层使用的水泥稳定碎石层需要分层摊铺,不仅工期较长,还存在强度低、层间结合差、无法克服结构温缩裂缝等缺陷,导致道路容易出现坑洼、龟裂等病害。”洛阳城市建设勘察设计院总工程师吕一品说,蜂窝状装配式基层沥青路面结构技术的突破,不仅能够弥补这些缺陷,还可利用夜间完成道路更新改造,减少封路断行对市民生活的影响。
水泥稳定碎石层位于沥青层下方,是整个道路结构的主要承重层。蜂窝状装配式基层沥青路面结构技术就是用工厂批量生产的蜂窝状混凝土砌块代替部分水泥稳定碎石层。
该技术主要具有两方面优势:从施工方面来看,蜂窝状混凝土砌块拼装速度快,而且不需要现场养护,拼装结束后可立即摊铺沥青,减少了传统水泥稳定碎石层铺筑后所需的至少10天的养生期,能够有效缩短工期。
从使用性能方面来看,蜂窝状混凝土砌块采用工厂预制的方式,可有效避免外界环境温度、湿度等因素的影响,确保预制构件的质量和稳定性。此外,蜂窝状混凝土砌块还因其独特的蜂窝形网状结构,不仅可以分散承担来自各方的外力,还使得沥青和砌块紧紧咬合在一起,避免了反射裂缝对道路面层的破坏,兼具“刚柔并济”的结构特性。
“这两种特性使得该技术特别适用于交通繁忙路段破损道路的更新改造,理论上一晚上的时间就可以让破损道路‘旧貌换新颜’,并且在结构强度上还更具优势。”吕一品说,本次铺装路段共约200米长,铺装前还在道路内部安装了电子监测设备,实时监测道路的温度、受力状况等数据进行分析,进一步验证蜂窝状装配式基层沥青路面结构技术的优势。
此项技术由洛阳城市建设勘察设计院联合长安大学、中铁城建集团共同研发,未来相关技术还将广泛应用于城市道路建设、旧路改造等工程中,有利于缩短工程建设周期,改善施工环境,助力城市提质,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洛报融媒记者 赵晨熹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