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4版:洛阳·县区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2025年1月8日 星期

生态修复成效显 鸟儿湿地舞翩跹
孟津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候鸟越冬天堂
黄河湿地 候鸟天堂 (资料图片)

日前,在孟津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沿途的黄河生态廊道、湿地生态公园、湿地生态恢复区,皆是树木成林、植被丰富,处处色彩斑斓,美不胜收。行走在黄河湿地,不时有成群的鸟儿在头顶飞旋,它们以优雅的身姿、悦耳的鸣唱,给这里增添了灵动的气息,呈现出生机与活力。这些可爱的精灵,有的在河面上翩翩起舞,有的在浅滩处悠闲漫步,有的结伴在麦田里捕食、嬉戏,有的立于树梢引吭高歌……大自然的神笔,在冬季的孟津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勾画出一幅壮观而宁静、优美而生动的生态画面。

孟津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于2003年6月经国务院办公厅批准成立,地处黄河中游向下游过渡地带,东西长59公里,是以保护水禽及湿地生态系统为主的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17500公顷,其中核心区5100公顷、缓冲区3900公顷、实验区8500公顷。据湿地管理人员介绍,湿地是许多动植物特别是水禽生长的乐园。每年的秋冬季,成群的大型水鸟从遥远的西伯利亚等地经由这里飞往大洋彼岸的美洲和大洋洲,其迁徙的场面蔚为壮观。

近年来,孟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持续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采取水生植物栽培、水系连通、生态补水、隔离水带等多种措施,不断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积极开展湿地恢复示范引领,先后建成黄河南岸扣马、台荫、黄河桥,以及黄河北岸南陈、白坡等湿地恢复示范区2000余公顷。经过多年的不断完善,黄河湿地整体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物多样性更丰富、生态系统更健康,为候鸟提供了天然的栖息地和觅食地,成为候鸟迁徙通道上的重要驿站。孟津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成为一张耀眼的“生态名片”。

为保护黄河湿地生态环境,恢复湿地“养生模式”,使其呈现自然状态,近年来,孟津区高质量编制了《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孟津段)生态保护性及恢复性规划》,强力推进“一廊三区五园”(一廊:黄河生态廊道,三区:台荫、扣马、白鹤“万羽洲”恢复区,五园:小浪底坝底湿地、翠绿湖湿地、西霞院湿地、黄河中下游分界线湿地、“白鹤洲”湿地)建设,致力于形成孟津黄河绿色生态屏障。如今“万羽洲”水系初步显露“芳容”,呈现一片面积约130余公顷,以荷叶、鸟羽为设计构想的水禽栖息地,其中包含彩羽岛、云栖地、荷叶乐道、乌禽繁育中心等18处景观。

生态好不好,鸟类是晴雨表。每年从10月开始,保护区就会成为大规模候鸟的“驿站”。去年12月28日,保护区科研人员再次监测到10多只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鸟中大熊猫”黑鹳,这是今冬监测到的第五批黑鹳。同时,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大鸨、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小天鹅等也在保护区频频亮相。

随着孟津黄河湿地生态环境的日益改善,来此栖息繁衍的鸟类越来越丰富,数量也越来越多。据统计,目前保护区鸟类记录已从10年前的245种增加到目前的330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黑鹳、大鸨、中华秋沙鸭等14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灰鹤、白琵鹭、大天鹅等54种,鸟类数量最多时有15万余只。黑鹳、黄胸鹀、白琵鹭、鸳鸯等珍稀鸟类均以较大种群出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鹳数量最多时有100多只,国内罕见。

近年来,保护区还不断发现鸟类“新面孔”。黑雁的到来,刷新了河南省鸟类纪录;疣鼻天鹅、火烈鸟、草原雕、铁嘴沙鸻、红颈瓣蹼鹬、斑胁田鸡、西方秧鸡的到来,刷新了洛阳市鸟类纪录。如今,黄河岸边连片的芦苇荡中,成群的水鸟会突然从芦苇丛中拍动着翅膀飞上天际,在落日余晖的映射下,“落霞与‘水鸟’齐飞,河水共长天一色”。孟津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然成为候鸟越冬的天堂。

(郑占波 马绍磊)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