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伊滨区,宁德时代洛阳基地“火力全开”,一期项目全线投产指日可待;在偃师区,优箔(洛阳)金属材料有限责任公司产线流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铝箔供不应求;在涧西区,中科慧远视觉技术(洛阳)有限公司工人忙碌,透明材质表面在线瑕疵智能检测设备打破国外垄断……两会召开之际,全市产业发展创新动能足,风口气象新。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根基。围绕进一步抓好产业发展,两会代表委员纷纷察实情、建诤言。大家一致认为,新的一年,要突出改革创新、项目攻坚,持续抓好科技创新、项目建设、改革开放等,让洛阳产业发展气质更好、动力更足、环境更优。
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眼下,洛阳正以强化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推动产业升级。龙门实验室是我市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我们感到责任重大、使命在肩。”市政协委员、龙门实验室智能装备先进材料科创中心主任潘昆明说,今年,实验室持续抓好科研能力、服务能力、运营能力建设,通过积极与企业共建产业研究院、常态化开展企业创新需求路演活动等举措,让更多科技成果“落地生根”,为洛阳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走进位于洛阳国家大学科技园的中科慧远公司,“AI+先进制造”使得平均1.5秒完成一块手机盖板玻璃瑕疵检测成为可能。
“DeepSeek的爆火,让人们看到人工智能技术蕴藏的巨大潜力。洛阳要提升产业发展成长性竞争性,就必须抢抓产业发展新赛道,前瞻性布局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探索工业视觉检测等大模型应用场景。”市人大代表、中科慧远公司董事长张正涛信心满满地说,“有理由相信,随着人工智能等颠覆性技术赋能千行百业,‘洛阳智造’定能百花齐放,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亲历宁德时代洛阳基地的从无到有、“拔节生长”,市政协委员、中州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魏莹更加深切体会到项目,尤其是风口产业项目之于洛阳发展的重要性。
“项目是推动发展的‘牛鼻子’。抓产业必须抓项目。”魏莹说,未来,洛阳在产业项目建设中应注重产业链的协同和集群效应,以龙头企业为引领,打造产业集群,完善产业链条。宁德时代洛阳基地也将持续推动项目建设,为洛阳风口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一臂之力。
改革不辍,产业可“栖”。作为我市首个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试点项目,位于偃师区的优箔金属材料公司高端锂离子电池箔项目实现了当年开工当年达产,目前11条产线正稳定生产,并按计划扩产。
“改革带来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使我们有幸抓住了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机会。”市人大代表、优箔(洛阳)金属材料公司副董事长李涛说,“希望洛阳持续动态感知并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我相信,随着一系列改革举措在洛阳加快实施,洛阳的集聚产业资源能力定能进一步提升。”
“倒车请注意,倒车请注意……”近年来,这样魔性的提示音屡屡在国外的街头响起,“偃师造”三轮摩托车成为我市外贸领域的“顶流”之一。
“随着深度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不断提升自贸区、综保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等开放平台建设运营水平等,未来,洛阳开放的大门会越开越大,企业出海的道路会越走越宽!”市人大代表、洛阳珠峰华鹰三轮摩托车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耀卿话语坚定。
洛报融媒记者 张锐鑫 通讯员 张婧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