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地区中医药文化资源丰富。目前,我市中医类中高职院校教学水平还不够高,人才培养力度还需加大。”市政协委员、洛阳市留学人员归国联谊会副会长申立认为,应从三个方面提升洛阳中医类中高职教育质量。
一是深化产教融合。与高水平院校联合组建中医药产业学院,开设中药学、中医康复等专业,编写专业教材,夯实专业基础。
二是创新培养模式。与龙头企业共建“车间课堂”,依托白云山、陆浑湖康养资源,开发药膳调理等实训项目,培养懂药材、精技能、会服务的复合型人才。
三是构建协同机制。教育部门设立产教融合专项资金,行业协会制定中药材种植员职业标准,企业提供现代学徒制岗位,三方协作共建人才孵化基地,实现“专业建设-实践教学-产业服务”闭环,让中高职教育成为洛阳中医药强市建设的核心引擎。
洛报融媒记者 赵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