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洛龙区王城大道与迎宾路交叉口附近,有一个文创产品孵化基地——南山文创市集。这里出品的卫衣上印着洛阳区号“0379”和东方红拖拉机,笔记本上有3D的龙门石窟和白马寺图案……自去年年初该项目启动以来,一段段关于洛阳的老故事在这里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物件,深受年轻人追捧。
走进南山文创市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原创设计师工作室集群,在一间间面积不大的玻璃房里,来自不同领域的设计师正在忙碌:90后非遗传承人邓君,擅长用普通的纸张把牡丹等洛阳元素变成立体的衍纸工艺品;80后非遗传承人徐冰冰,坚持将失蜡法青铜器制作工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让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
在这里,设计师只需专注创作,打样生产、营销推广等环节都由专业团队承接。比如,在3D打样车间,扫描、建模、3D打印、光固化、高精度雕刻等设备一应俱全,设计师可在此完成从设计图到实物的快速转化,大大降低了试错成本。
“以前打样要跑到工厂里定做,现在只需数小时,机器就能把实物样品做出来了。无论是对改设计还是谈合作,都变得十分高效,设计师们常说‘这里比魔术师还灵’。"南山文创市集相关负责人说。
在南山文创市集,最热闹的地方是文创集合店。这里兼顾产品展示与即时购买功能,陈列的产品大部分为原创设计,不仅有常见的冰箱贴、便签纸等热门文创,也有销量破万件的马卡龙色系三彩福马,还有印着卢舍那大佛的联名款电动牙刷……琳琅满目的文创产品,价格从几十元到数千元不等。
蓬勃发展的文创产业不仅吸引了众多游客,也让附近的乡亲跟着沾了光。据了解,在市集周边的田山、王山等社区,有的人参与原料供应、文创制作,有的人在市集当助理、保洁,有的人把自家果园开放采摘,均实现不同程度增收。
如今,南山文创市集已经成为连接老手艺和新创意的桥梁,形成了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交融共生的创新生态。目前,进驻其中的20多个设计团队,有40%由青年设计师主导,他们将非遗技艺、城市元素、艺术观念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努力把千年古都的故事装进年轻人的口袋。
洛报融媒记者 刘嘉仪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