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政治属性是教育的第一属性,要从总体要求、六大特质、八大体系、组织实施等方面坚持教育的政治属性。
教育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简称《纲要》),面向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目标,对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作出全面系统部署。
《纲要》指出,要全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政治属性是教育的第一属性。教育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因此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纵观《纲要》全文,坚持以政治属性为思想主线,擘画教育强国建设的宏伟蓝图是其突出特征。
从总体要求看坚持教育的政治属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我们要建设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纲要》在阐述教育强国建设的总体要求中明确指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这充分彰显了教育的政治属性在教育强国建设指导思想中的核心地位。
从六大特质看坚持教育的政治属性。思政引领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根本保证。《纲要》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提出加快建设具有强大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六大特质之首为思政引领力,这凸显了教育强国建设坚持以政治属性为思想主线的基本精神。思政引领力是教育政治属性在教育强国科学内涵上的体现,它规定了教育强国建设的方向性、原则性和战略性,彰显教育的社会主义底色,体现教育的立德树人本色。
从八大体系看坚持教育的政治属性。思政工作始终是教育工作的“生命线”。《纲要》主体内容为全面构建固本铸魂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公平优质的基础教育体系、自强卓越的高等教育体系、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泛在可及的终身教育体系、创新牵引的科技支撑体系、素质精良的教师队伍体系、开放互鉴的国际合作体系,其中排在第一位的是固本铸魂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从文本上看,八大体系中它所占篇幅最大,部署了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述和成果应用,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高质量教材和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等重点工作,意在确保广大学生始终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社会主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实践也一再证明,各级各类学校抓住了、抓好了思想政治工作,就能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放松了、丢弃了思想政治工作,就会迷失方向。
从组织实施看坚持教育的政治属性。教育强国建设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推动。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纲要》最后落脚到加强组织实施上,提出必须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全面推进各级各类学校党的建设,牢牢掌握党对学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是凝聚全社会力量,确保教育强国建设各项部署贯彻落实的组织保障;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更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确保教育培养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治保证。
(作者为洛阳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