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的自信、更广泛的自信、更深厚的自信。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意义重大,我们要在多方面努力,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体系,增强国家的文化底蕴和影响力。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也是政党的精神旗帜。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锚定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不断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筑牢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文化根基。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意味着一个国家应该在继承和发扬自身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积极吸收和借鉴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形成自己独立、富有特色的文化体系。
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的自信。文化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凝聚其中的核心价值观的力量。核心价值观作为引领社会进步的最大共识,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根”和“魂”,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生而为中国人,最根本的是我们有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因此,文化自信本质上就是对核心价值观的自信,并延展为对道路、理论和制度的自信。任何发展道路、理论学说、制度模式,离开了丰厚文化滋养和核心价值观支撑,就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所归依。概言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是文化自信的外化和具体呈现,归根结底就是价值观自信。我们说文化自信更基础,就在于文化自信关乎道路、理论、制度的前进方向和价值取向,关乎它们能否在人们的精神领域获得信念根基与牢固认同。
文化自信是更广泛的自信。文化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和持久性。它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也像水一样包容。它深深地蕴含在每个人的意识中,表现在每个人的行为和日常道德中。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受到文化的影响,是从内心到外在行为的具体体现。因此,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使思想和观念以无形的方式深刻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生产生活。通过天然的感召力和向心力,滋养民族活力,激发民族创造力,铸造民族凝聚力。我们说文化自信更广泛,在于文化能够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和行为中,影响人们对道路、理论、制度的选择和认同。任何发展道路、理论和制度,只有通过一定的文化形式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才能获得最广泛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才能更好地被广大人民群众理解和认同。
文化自信是更深厚的自信。一个民族文化的形成,总是植根于民族之中,需要经过时间的淘洗、实践的锤炼、长期的孕育,是一个不断积累积淀的过程。在世界各种文明中,中华文明是唯一没有中断而发展至今的文明。中华文明这种经久不衰的延续力与持续性,是其强大生命力在历史长河中的展现。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自己的精神命脉。我们说文化自信更深厚,就在于我们的文化自信是建立在5000年文化传统基础之上的,就在于我们只有从更为广阔和深邃的历史时空中,立足于我们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国情,才能深刻理解和回答好为什么要选择这样而不是那样的道路、理论和制度,真正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综上所述,文化自信是更基础的自信、更广泛的自信、更深厚的自信。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意义重大,我们要在多方面努力,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体系,增强国家的文化底蕴和影响力。
(作者为中共洛阳市委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研部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