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我从小就养成的习惯。小时候,因为爱读书,常常废寝忘食地煮煳了饭、炒黑了菜,甚至边走边读撞到了大树、摔了跟头。我娘担心我读书读迂了,还痛打了我几顿。但无论娘怎么打我,我还是爱读书。书不但给了我从未看到过的世界,也给了我各种各样的感动,更陪伴了我孤独的童年、少年,让我长得正直、善良和光亮。我相信,只要喜欢阅读,我们就会在阅读中找到想要的诗与远方、星辰大海。
这个春节,阅读,依然成了我最好的年夜饭。我没有回到老家湘西过年,也没有在北京走亲访友,更没有去看北京的庙会,而是好好地享受这个难得的清闲时光,有计划地再读曾经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作品。
一部是王蒙老爷子的《青春万岁》。这部从小就爱不释手的小说,我今天翻开再读,依然是激情澎湃,青春火热。那首我从小就会背诵的诗句,还没打开《青春万岁》时,就不由自主地跳出了脑海: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来吧,让我们编织你们,用青春的金线,和幸福的璎珞,编织你们。有那小船上的歌笑,月下校园的欢舞,细雨蒙蒙里踏青,初雪的早晨行军,还有热烈的争论,跃动的、温暖的心……
读完,我忍不住给王蒙老爷子发了条短信:那不但是你们那一代人的青春,也是我们这一代人的青春,是每一代人的青春,所有的青春都是这个模样,所有的青春都是这样美好、这样斑斓、这样飞扬,老爷子,感谢您为我们留下了所有人的青春!青春万岁!万岁青春!
第二部再读的作品是王计兵的诗集《赶时间的人》。王计兵是江苏的一位“外卖诗人”。我第一次读到他的诗时,就特别喜欢。再读时,我就更明白他为什么会写出“从空气里赶出风,从风里赶出刀子,从骨头里赶出火,从火里赶出水,赶时间的人没有四季,只有一站和下一站,世界是一个地名,王庄村也是,每天我都能遇到一个个飞奔的外卖员,用双脚锤击大地,在这个人间不断地淬火”这样的诗句;才更能读懂他为什么认为“实际上,很多时候,生活平整得像一块木板,骑手是一枚枚尖锐的钉子,只有挺直了腰杆,才能钉住生活的拐角”;才更能感同身受他为什么像呼啸的风穿街过巷、见缝插针,像走失的秒针和蚂蚁,争分夺秒地搬运粮食和蔬菜时,还“笨拙地爱着这个世界,爱着爱我的人”“早餐的露水,中午的光线,黄昏的晚霞,夜晚的月光,凡是生活里闪光的,我都爱”。他的《低处飞行》《我笨拙地爱着这个世界》等另外几本集子,我都会一一再读。
第三部是陈彦的长篇小说《星空与半棵树》。这也是我第二次精读了。我之所以特别喜欢这部作品,是觉得陈彦真的读懂了乡村、读懂了基层、读懂了社情,也读懂了人性。他通过半棵百年老树失踪的事件,引发出位于秦岭深处一处村镇的社会震荡和众生相。阅读中,我在精彩处画了不少圈圈点点,有些人有些事有些话,真是刻进了我的脑子里,比如乡村教师草泽明让他的学生安北斗要记住的三句话,我也牢牢记住了:一是养正气,打好人的底子;二是蓄志气,活得有点骨头;三是固阳气,勤劳正直向上。我不敢说《星空与半棵树》是写山乡和基层的最好作品,但绝对是顶级作品、顶流作品、顶峰作品。
重读这三部作品,使我成了星空下赶时间的青春人。我后面还有一串文学作品要读。读经典的,读朋友的,读陌生人的,把阅读进行到底,把阅读的快乐传递到底。
(据《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作者:彭学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