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洛阳迎着春天再出发。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中央、省委部署要求,总结近年实践经验,日前召开的全市城市工作会议,对推动城市提质、提升城市能级再部署再推进,彰显“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决心。
人因城而凝聚,城因人而繁荣。城市工作连接千家万户,向来牵动人心。一座城市品质与能级的高度,既决定着城市本身的成长速度与发展高度,也关系着一城之人的生活温度与奋斗广度。正因此,近几年洛阳持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城市建设于大处着眼、细处着力,公共服务深度下沉、嵌入社区,既有呼南高铁焦洛平段、机场三期改扩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捷报频传,也有城市阳台、邻里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惠民利民。2024年实施城市提质项目675个,完成投资445亿元;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36所;188个老旧小区3.73万户完成改造,加装电梯196部;累计建成邻里中心363个……新成绩,照见洛阳品质能级新跃升。
“做好一项工作,理念对头很关键。”与以往有所不同,这次会议上,市委书记江凌面向“十五五”发展所需,兼顾新时代城市工作要求与洛阳现阶段实际,首先提出树牢“四个更加注重”的理念。其中,“更加注重产城融合”被置于首位,强调通过做大做强优势产业,为提升城市能级提供有力支撑。
产城融合并非新概念,但在城市建设由拉框架、铺摊子转向强功能、提品质的当下,它有着新的价值指向。特别是我们应认识到,提升城市能级,在很大程度上要做大城市体量,而城市体量的两大构成要素,就是城市规模与经济总量。无论是做大城市规模,还是做大经济总量,都要靠产业。只抓城市不抓产业,不推动产城有效融合,不做大做强产业,以产兴城、以城聚人、以人兴业就无法形成闭环、实现良性循环,城市规模与经济总量就难言做大,城市就没有竞争力,最终将走向衰落。
产业托举,城市向上。近年,我市聚焦产城融合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扎实成效。比如,聚焦“四新一装备”,围绕龙头企业、大院大所、细分领域,高标准建设了23家科技产业社区,一方面汇聚科技创新资源、打造产业创新高地,另一方面完善餐饮、购物、休闲、人才公寓等生活配套,目前进驻企业总量已超千家。园区是技术创新、生产制造,周边是衣食住行、丰富生活,造就“产城人”融合新空间。又如,将发展城市经济作为城市工作的首要任务,充分依托城市发展产业,大力发展城市旅游、平台经济、文创产业等与城市紧密融合的产业。如今,全市城市民宿、汉服经济蓬勃发展,涌现超1.5万家民宿经营主体、1200余家汉服馆,带动就业超5万人;城市区31万平方米闲置楼宇被盘活,进驻企业超7000家,带动就业超8万人……产与城实现更深度的融合。
产兴则城兴,融合无止境。奋进2025,我市又谋划了130项城市提质项目,“加快定鼎门南广场等特色商业街区建设”“打造古城、安业坊等都市民宿集群”“建成星级科技产业社区15家”“加快西工周王城广场片区、洛龙开元湖片区等6大楼宇经济核心区域建设”等赫然在列,意味着推进产城融合仍是今年城市工作的重头戏。把准着力点、持续下力气,纵深推动产与城共荣互促,相信洛阳城市能级必能再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