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社会发展稳定大局和百姓福祉。为全面贯彻落实全省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工作会议精神,连日来,宜阳县兴宜街道对标对表,把“五基四化”确定为提升基层治理的重要路径,持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优化体制机制,致力打造兼具力度、温度与深度的基层治理新模式。
1 强化“一个核心” 以组织建设筑牢基层治理“强基石”
兴宜街道着眼健全组织体系,构建“街道党工委+社区党总支(支部)+网格党支部+小区(楼院)党小组+党员志愿者”五级组织体系,将党建工作与城市管理、服务民生等充分融合,提高城市基层治理精细化水平。
赋予小区党组织领导小区治理为重点的工作职能,实现了基层治理的党建网络全覆盖。紧盯短板弱项,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认真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等活动,组织党员与时俱进学习党和国家重要思想精神和方针政策,引导党员坚定理想信念、树牢为民宗旨。
2 建强“一支队伍” 以专业化建设锤炼基层治理“硬实力”
锻造一支对党忠诚、素质过硬、堪当时代重任的“硬核”基层高效能治理骨干队伍,有效夯实基层治理根基,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通过建立社区后备力量管理信息库,街道能够系统化、动态化管理基层治理人才,确保后备力量储备充足、结构合理。强化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不断增强党员干部的政治觉悟和责任感是提升基层干部带头能力的“关键一招”。街道采用“请进来”深入学、“上讲台”共同学、“沉下去”指导学、“走出去”参观学的方式,持续开展党员干部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学习,切实保证学习有成果、见成效。
2024年,街道举办党务工作培训班3期、专题党课12堂,开展集中宣讲25场,切实筑牢党员思想根基,将工作落到实处。
3 完善“一套机制” 以制度创新推动基层治理“高效能”
深化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一项系统工程。街道拓展“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完善社区事务议事决策机制,激发群众参与积极性、主动性,让群众在产业发展、公共事务上踊跃参与、深度融入,努力实现“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
根据城市社区党建工作需要,坚持发动群众,提升服务效能,以“微服务”赋能幸福家园,开创“邻动共建、邻情共议、邻事共治、邻困共帮、邻里共享”的新格局。会聚社区党员、老干部、楼栋长、热心群众等多方力量,打造了6支“星采”志愿服务队,并以此引领和培育社区“三自”组织,形成多个社区服务小分队,常态化介入辖区内环境卫生、经营秩序、水域安全、防骗防诈、矛盾化解、文化服务等日常工作,形成“一家有事,多家帮忙”的友好氛围。
目前,在“星采”志愿力量的影响下,各社区志愿组织、自治组织、自乐组织不断壮大,累计均在11支以上,全年开展志愿服务350余次,组织各类文化活动500余场次。
4 优化“一张网格” 以精细化管理实现基层治理“全覆盖”
街道探索创新“党建+网格+大数据”模式,科学设置网格规模,以“人、地、物、组织”等为参数,合理确定网格人口规模和服务管理边界,将辖区内6个社区划分为24个工作网格,实现要素支撑和服务需求相匹配,形成资源整合、功能优化的网格体系,提高基层治理流程各个环节的精度。
通过工作网格的设置,对辖区内所有居民小区、背街小巷、道路、公共场所等实施网格化管理,并将网格管理办公室设在居民区,把基层社会治理各项工作和服务下沉到网格,上下班和党政机关同步、节假日做好值班值守,彻底解决了服务居民“最后100米”问题。每个网格配备1名网格长、2~3名网格员、1名网格警、若干名楼院长,建立街道—社区—网格—楼院的完善基层网格管理组织体系,实现安全隐患联排、矛盾纠纷联调、重点人员联管、服务代办联动、政策宣传联讲、平安建设联创的工作新格局。
5 打造“一个平台” 以科技赋能促进基层治理“智能化”
基层治理平台是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载体。街道充分利用社区邻里中心全覆盖成果,与电信公司合作开发“党建+智慧社区”综合管理服务平台。
按照“大整合、高共享、深应用”思路,及时采集录入辖区内小区、楼栋、房屋、住户、商铺等基础信息,通过后台信息流转与处理,实现网格管理的数据化、智能化、精细化。该平台在安全生产、消防检查、扫黑除恶宣传、环境整治、禁燃禁放、物业管理等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全面构建起上下贯通、横向互联、条块结合的组织架构。平台专门设置“民呼我应”板块,旨在破除“信息壁垒”,更加快捷、高效地采集和汇总群众的公共需求、个人微心愿等,减少层级传递,及时回应居民需求,让群众少跑腿、数据多跑路,做到“线上信息快捷化、线下服务精细化”,提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真正实现居民服务“零距离”、社区管理“全覆盖”。
下一步,兴宜街道将持续探索党建引领、数字赋能、多元共治、网格服务的基层治理模式,进一步发挥好基层党组织协调各方作用,做实网格党建、小区党建,优化网格资源配置,完善“一站式”服务平台,不断夯实党建基础工作,更好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为基层群众创造更加和谐、稳定、美好的生活环境。 张浩然 王毅珂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