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市企业承接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额13.02亿美元,同比增长28%;全市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7家,其中服务外包企业21家……日前,我市服务外包产业数据出炉,呈现诸多亮点。
近年,我市多措并举推动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打造省级服务外包产业示范园区,2021年获评国家级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出台服务外包产业扶持政策,带动产业从“生根发芽”到“枝繁叶茂”。
电商催生服务业崛起,多点开花转变为集聚发展
“机会来了就要抓住。”谈及本土电商企业的发展,日辰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2017年企业通过网络营销赚到“第一桶金”,从此找准市场:“种草”小红书,2019年成为小红书首批代理商;2021年“双十一”,直播板块线上交易额达1000万元;目前服务品牌超千家,业务覆盖中国、日本、美国、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
“随着网络营销产业逐渐兴起,短短数年间,我市服务外包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散到聚的蝶变。”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说,2021年,洛阳获评国家级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为发展服务贸易、扩大双向开放提供了更加优良的平台、更为广阔的空间。
近年,我市不断推进优势产业与服务外包的深度融合,积极推动全市服务外包产业提质增效。数据显示,截至去年,洛阳服务外包企业达1122家,重点发展领域执行额占服务外包总执行额的71.1%,为高标准建设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奠定基础。
吸引年轻人加入,以产业发展激发城市活力
“10年前,这里集聚了很多创新型产业,创业氛围和平台服务吸引了我们进驻。”说起进驻洛阳863创智广场,洛阳禾沃文化传媒负责人曹大雨说,从起初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到现在的MCN孵化,平台见证公司成长,也助力公司发展。
走进863创智广场,一栋栋崭新的写字楼映入眼帘,整个园区充满了现代化气息,从业者大多在22岁到35岁,园区处处洋溢着青春活力。
浓厚的创意氛围离不开“硬件”支持。在市商务局推动下,我市陆续打造了国家大学科技园、863创智广场、恒生科技园、信息科技城产业园等4个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园区,引入专业管理公司提供孵化、创业辅导、政策申报咨询、创业担保贷款、人力资源对接、专业技术等一站式服务,为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按下了“加速键”。
“其实,发展服务外包产业不仅投入大,还很难起到立竿见影的实效。”市服务外包协会相关负责人坦言,之所以大力发展,因其具有信息技术密集、附加值高、成长性好、吸纳就业能力强等特点,利于激发城市活力。
与全国大多数城市一样,我市也面临人口老龄化的挑战。目前,全市服务外包从业人员达17.56万,其中大学以上学历占比53.77%,服务外包产业吸纳年轻从业人员,为城市发展带来无限可能。
突破留人难瓶颈,搭建平台促进校企合作
随着全球经济的融合和共建“一带一路”的推进,我市服务外包产业迎来发展机遇。但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招工难、留人难的瓶颈。一些服务外包企业管理人员招聘难、储备不足,离岸业务缺乏外语方面人才,员工流失率高。
近年,我市利用省级、市级政策资金,支持企业开展服务外包业务。根据省级政策规定:对1年内(上一年年中到当年年中)离岸外包出口或自由类技术出口超过30万美元的业务,实行中央贴息支持。此外,根据《洛阳市服务外包资金管理办法》,依据在岸、离岸业务执行金额大小给予阶梯奖励;除对企业奖励外,还对服务外包企业的填报人员给予一定奖励。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获评2023年度服务贸易创新发展项目,获得省级资金补贴100万元;此外,我市16家服务外包企业获得市级政策扶持资金。
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后续我市将积极推动服务外包企业与高校“结对子”、办实训基地,实现校企双赢;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前沿技术与传统企业深度融合,提升洛阳服务外包产业影响力。
洛报融媒记者 贾臻 通讯员 高泓 文/图
▶▶ 相关链接
服务外包
服务外包是指企业将原本自身执行的非核心业务或服务,委托给外部专业服务商来完成的一种经营模式。
从类型看,主要有信息技术外包(ITO),像软件编程、数据处理等;业务流程外包(BPO),如人力资源管理、财务会计服务等;知识流程外包(KPO),涵盖研发设计、数据分析等。服务外包优势明显,能让企业专注核心业务,降低成本、提升效率,还能借助外部专业力量获取先进技术和经验。
(贾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