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做好经济工作,我们要牢牢把握五个“必须”的重要意义,全面理解五个“必须”的内在联系,切实践行五个“必须”的任务部署。
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必须把准大局大势,必须推进改革创新,必须用好市场机制,必须突出项目抓手,必须激励担当作为。做好经济工作,我们必须深入理解并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好运用好这些宝贵经验。
一、牢牢把握五个“必须”的重要意义
五个“必须”既符合国家的整体要求,又立足洛阳的发展实践;既是洛阳经济工作的实践总结,又是需要坚持好运用好的重要方法论。谋划和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必须深入分析国际国内大势,科学把握我们面临的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用“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来讲大局大势。站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并围绕注重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把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摆在突出位置,目标是既“放得活”又“管得住”,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所有正确的战略都需要正确的战术来落实和执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坚持干字当头,增强信心、迎难而上、奋发有为,确保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既要有敢于担当的优秀品格,也要有主动善为的综合能力。
二、全面理解五个“必须”的内在联系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把准大局大势,才能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严峻环境中,坚定信心,以战略主动赢得发展主动,实现竞争性重塑性变革。这是发展的前提。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推进改革创新,才能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促进改革创新协同发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这是发展的动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用好市场机制,才能营造有利于市场充分发挥作用的环境,更好地依靠市场聚资源、促发展。这是发展的关键。河南坚持“项目为王”,滚动实施“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向新向好。突出项目抓手,才能以更多带动性、支撑力强的重大项目,推动经济发展提质提速。这是发展的载体。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强化正向激励,激发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激励担当作为,才能提振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真正把工作做到实处。这是凝聚发展合力的关键。五个“必须”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统一于经济发展的实践。
三、切实践行五个“必须”的任务部署
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了八个重点任务,呈现出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任务部署的极强对应性,但又有着显著不同,体现出五个“必须”的具体要求。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在分析当前经济工作还存在的一些困难和问题时,指出传统产业占比较高,风口产业尚未形成规模,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还很艰巨,这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国内需求不足”放在首位不同,这是洛阳存在的第一个困难和问题,由此决定了洛阳经济工作的第一任务必然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洛阳存在的第二个困难和问题是一些市场主体因有效需求不足,市场预期减弱,生产经营出现困难,增资扩产意愿不足,这决定了洛阳的第二任务是项目建设和投资;洛阳存在的第三个困难和问题是群众就业增收面临不小压力,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下降,消费持续恢复的基础尚不稳固,这决定了洛阳的第三任务是城市旅游和消费。这又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相对应。
(作者为中共洛阳市委党校工业创业创新教研部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