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女性题材、女性视角、女性力量发生着比以前更为深刻的变化,“她写作”日益进入大众视野。近日,“中国女性诗歌史”书系首发,“持微火者·女性文学好书榜”2024年度十大好书奖揭晓,一批作品中无数个“她”所持有的敏锐、同理心和细腻感知,造就了文学鲜活流动的状态。
一部别开生面的女性诗歌史
在中国诗歌史的发展流变中,女性诗歌是一道独异的文学风景线。由于复杂的历史文化成因,女性诗歌鲜少进入我们熟知的文学史视野。孙晓娅《诗的女神:中国女性诗歌史(现代卷)》的问世,一举打破了我国女性诗歌无史的黯淡局面。这是一部饱富学术勇气、填补历史空缺的诚恳力作。无论是从性别研究、史学书写的视角,还是诗语建构、学术空间拓展的维度观之,该著作都具有别开生面的创新意义。
“中国女性诗歌史”书系是一部关于中国女性诗歌的通叙之作,这套书涵盖了几千年来中国女性诗歌写作的全部历史。在体例结构上,共分三卷,已出版的《诗的女神:中国女性诗歌史(现代卷)》是其中的第二卷,另两卷分别是《月满西楼:中国女性诗歌史(古代卷)》与《漂往远海:中国女性诗歌史(当代卷)》。除了目前完成的古代、现代、当代卷,该书系还计划撰写《沧海遗珠:中国女性诗歌史(现代卷)》等个案衍生本。
正如北京大学中文系谢冕教授所言,“中国女性诗歌史”书系成就了“自有诗歌历史以来历史跨度最长、涉及诗人最多、对诗人评价最熨帖也最深入的一部中国女性诗歌史,是一部填补了历史空缺的创新著作”。
凡“持微火者”,手中皆有光
近日,“持微火者·女性文学好书榜”2024年度十大好书奖在京揭晓。作家黎戈作品《茫然尘世的珍宝》登上榜单,她谈及创作初衷是为了完成夙愿——把女性每天经历的那种隐性、看不见的磨损,琐碎重复的劳作,以及在劳作中一闪而过的幸福,都完整记录下来,让日常生活呈现全貌。
无论是乔叶《要爱具体的人》朴素温厚地写下对日常生活的爱,孙频《白貘夜行》描摹小城女性暗夜行走时面临的真实际遇,还是黎戈《茫然尘世的珍宝》以温润雅致的笔触勾勒具体而微的生命瞬间,都从不同维度重塑写作者眼中的日常。
日常背后也折射出创作者所处时代的生活态度和生命状态。比如,张欣长篇小说《如风似璧》以女性命运与城市历史互见的方式,写出广州女子之“韧”。《白露春分》静水流深地写出时间在祖母一代身心所留下的刻痕与钝痛。《天鹅旅馆》则以精微笔触提出女性友谊能否跨越阶层的犀利思考。
正如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莉所说:“文学的意义在于‘重新看见’,在于‘第二次看见’,在于拂去事物的刻板化印象,发现世界的‘本来如此’。这是优秀文学作品所带给我们的,也是基于女性视角的阅读与写作所带给我们的。”
优秀作品要超越性别界限
“她视角”有独到优势,但也需警惕陷入局限或贴上单一标签。中信出版社执行总编辑方希直言,不应因性别降低对作品的质量要求,期待看到更多独树一帜、具备强烈时代标记性的女性作品。
作家张悦然认为,优秀的作品不应迎合任何性别的期待,有时不妨直面“两头不讨好”的挑战性,甚至担起“冒犯”读者的风险,以过硬文字和思辨体现真正独特的女性声音。
“生活中的女性视角更多关注个人与家庭的改善,但写作中的女性视角不仅关注性别,还试图超越社会角色和标签的限制,更贴近人的本质来展现人物和故事,呈现出对人性更深刻的理解。”作家辽京说。
如何更好地彰显新女性写作的广阔未来?以“年度青年女作家”获奖者杜梨为例,无论是虚构还是非虚构写作,她都展现出丰沛的创作能量,尤其是近年来对动物、植物和大自然世界的探索,呈现了新一代写作者视角的多元与辽阔。“写作中我们也应该去理解个体的复杂性。我们成为怎样的女性、成为怎样的人,写出来的就是怎样的女性文学。”
(据《文汇报》《中国妇女报》)
延伸阅读
女性文学好书榜2024年度十大好书奖揭晓
近日,“持微火者·女性文学好书榜”2024年度十大好书奖在京揭晓。
2024年度十大好书
乔叶《要爱具体的人》、尹学芸《生死结》、张悦然《天鹅旅馆》、张欣《如风似璧》、孙频《白貘夜行》、辽京《白露春分》、黎戈《茫然尘世的珍宝》、杨知寒《独钓》、[法]蕾拉·斯利玛尼《战争,战争,战争》、[俄]柳德米拉·乌利茨卡娅《女人们的谎言》
年度特别推荐作品
[意]埃莱娜·费兰特《页边和听写》
年度青年女作家
杜梨
(据《中华读书报》)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