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去看看王老师,顺便让他给我弄几株牡丹,装点一下新房。他住在平乐镇,务农为生,种了不少牡丹。
结识他很偶然。那天,我在朋友的字画店里闲聊,他来卖画。画一展开,就让人眼前一亮。那牡丹画的,娇艳流霞,摇曳生姿,层层叠艳,灼灼其华。我问谁画的,他说我呀!我看他那手,指甲很厚,关节粗大,手指很粗,就像是牡丹根。心里立时就闪现一个问号。
后来熟了,才知道他是一个牡丹迷:地里种着牡丹,院里栽着牡丹,桌上摆着牡丹,墙上挂着牡丹,画案上到处都是牡丹花谱。别看那手粗大,画起画来,如行云流水,似流星在天际划过,线条自然流畅。他父亲是画匠,农闲的时候,给人画照壁、家具图案什么的,他从小就跟着学。
他这人爽快,画放在店里代卖,价格由店主随行就市;人也随和,店里说要几幅中堂,他就画中堂,说要几幅斗方,就画斗方,从不斤斤计较。他说他就是想开个窗口,和同行交流交流。大家聊得投缘,很快就成了朋友。
一天,聊到牡丹画,我说你功底这么好,不朝人物、山水那边靠靠?他笑笑摆摆手,说老祖宗给咱留下国色牡丹,如能画好,已属不易。我说,你这牡丹已经活灵活现,很不错了嘛。他说,差远了。邹一桂在《小山画谱》里写道:“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画之者,必得其精神,而后可以传神。”形似容易神似难,要说传神,那就难上加难啦。说到画理,我就有点儿接不住了,但我知道,这里学问很深。
到了老王家,见他正在端详一幅牡丹图,画已画成,篇幅很大,像是要挂在会议室里的。那牡丹画的,迎风而立,颇有动感;色彩艳丽,雍容华贵;重彩堆叠,层次分明。这是一片花海,一组群像。画面采用散点透视,整个画面彰显出一种温馨向上的精神。左上方,留有一片空白,不知何意。他两手环抱,皱着眉头,右手搓着下巴颏琢磨。见我来了,忙让座沏茶。
寒暄过后,我问,你这幅画可是下了大功夫,哪个单位定的?他说,这不是定的,是要送给一个养老院的。我说,这是给老前辈们的大写意。他说,想表现夕阳红的从容,“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精神。我问,那片空白准备怎么处理?他说,那是一首题画诗的位置,写了几首诗,用哪一首,现在还没有确定,刚好你来了,参谋参谋。说着,他从抽屉里拿出个笔记本递给我。我翻开一看,好几首,都是《咏牡丹》,写实与写意并重。
以我对牡丹苦根扎大地、春色献人间的认识,感觉还是第一首好。王老师点点头,说那就用这首吧。他拿起笔,笔走龙蛇写下四句诗:檀心粉靥春意浓,花海如浪叠锦重。根脉饱含霜露味,芳香从来苦酿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