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是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和有力支撑,是贯彻落实党中央一系列重大理论方针政策的体现,必将为进一步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发挥民营经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作用提供坚强的制度保障。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全面落实民营企业座谈会精神,一视同仁对待各种所有制企业,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扎扎实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在“今后一年的任务”中明确提出“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
从民营经济现状来看,这是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民营企业蓬勃发展。截至2025年1月底,我国民营企业数量达5670.7万户,是2012年的5.2倍。不可否认,当前民营经济发展还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迫切需要出台一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法律以提高解决问题实效。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有助于进一步巩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民营经济的方针政策和有效做法的实践成果,以法律制度的形式继续落实平等对待、平等保护民营经济的政策要求。
从法律自身特点来看,这是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一是法律较政策具有更高的权威性、稳定性。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凡是党中央定了的就要坚决执行,不能打折扣”。扎扎实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不得与立法精神相违背、不得与法律规定相抵触。二是有助于不断完善我国有关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方面的立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已经有多个条款对保障非公有制经济进行了明确规定,但作为根本大法,宪法规定具有原则性、概括性,是其他法律法规的制定依据,因此,需要出台专门法律对某一方面的问题加以细化。三是民营经济促进法的法律位阶比较高。与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等普通法律相比,民营经济促进法属于基础性法律。基础性法律通常是由全国人大或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效力更高,能够更好地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
从国家发展战略来看,这是贯彻落实党中央一系列重大理论方针政策的体现。比如,关于“新质生产力”。民营企业是我国科技创新的主体,也是技术推广应用和产业升级的重要载体,在一些关键技术领域已经成为我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力量源泉。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将进一步激发民营企业创新热情,推动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更多丰硕成果。比如,关于“两个毫不动摇”“两个健康”。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首次将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促进“两个健康”写入法律,充分表明了国家长期坚持党中央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基本方针政策的决心。这个决心过去没有变,以后更不会变。再比如,关于“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当前,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世界经济不确定性增强,外部风险挑战明显增多,只有坚持“企业是经营主体,企业发展内生动力是第一位的”明确要求,才能提升我国经济应对各种冲击的韧性,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实现“十五五”时期的重要调控目标。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也是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定心丸”。在今年全国两会的推动下,我们相信,这部基础性法律必将为进一步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发挥民营经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作用提供坚强的制度保障。
(作者为中共洛阳市委党校法学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