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7版:洛浦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千年帝都”与“东方之珠”的亲密对话
于丹是一坛成功炒作的“好酒”
难忘三次“一刀切”
电子报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 年 3 月 1 日 星期    【打印】  
■岁月留痕
难忘三次“一刀切”
  此生多次与“一刀切”相伴,其中3次让我终生难忘。

  1970年,几乎没有上过几天中学的我,初中毕业了。69届正赶上“一片红”,所有的毕业生被分配到农村、边疆。当时,我家已有3人支农支边了,按照原先的政策我可以留在城市,但在“一刀切”面前,即使有天大的理由,也只有下乡一条路。当时年仅16岁的我,天真地认为下乡去劳动,如同春游秋游一般,游完回家就是了。跟随下乡队伍,我来到农村,放眼望去,满目的荒凉,又听说下乡知青将在这里扎根,不由得恐慌起来。坐在公社门口的地上,等老乡把我们带到村里去,这时不知谁先哭了起来,随之哭声一片,不少人甚至号啕大哭,那情景在30多年后仍然刻骨铭心。

  那时农村的艰苦出乎我们的想象,没米下锅、没柴起火的日子让我们这些城里孩子经受了考验、磨炼了意志,这笔精神财富至今仍然受用,并成为我生命中无法剥离的一部分。

  大学毕业后,我留校执教。经过10年的“文革”,大学教师有点青黄不接,我是少数几个年轻教师之一。那时,自学考试风起云涌,我为一位教授当助教。上课时,望着课堂里年龄比我大得多的学生,心里有一丝恐慌,也有一点喜悦,和这些学生相比,我觉得自己非常幸运。好景不长,转眼工农兵大学生的学历被认定为大专,大专生是不能上大学讲台的,于是,我们这批留校生被“一刀切”,全部退居“二线”,有的去了办公室,有的去了资料室。尽管我当时正在进修本科,但还是被毫不留情地“切”到资料室。这次“一刀切”给了我充足的读书时间,为我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使我有勇气跳槽,做我喜爱的编辑工作。

  两年前,申报高级职称,我再次面临“一刀切”。有文件规定,1952年年底以前出生的人可以免考计算机,我恰恰是1953年出生,必须考计算机。怎么这么倒霉!“一刀切”老是如影相随,我有点愤愤不平。年过半百、原本对计算机一窍不通的我,报名参加计算机班,和小青年一起上机学习,看着年轻人一会儿便学会了,心里急啊!原本老花的眼睛在一闪一闪的电脑屏幕前久了,模糊一片。我告诉自己必须坚持、必须忍。忍着,忍着,有一天,我突然发现:一切的困难,犹如落进泥土里的雨一样不留痕迹,抬头望天,一片蔚蓝:计算机这个拦路虎终于被我拿下了。今天,我能上网并在计算机上写文章,真得感谢计算机考试,要不,我只能望“机”兴叹了。

  在时兴“一刀切”的社会里,每个人都会遭遇“一刀切”,和“一刀切”较劲儿,我们永远不是对手,如果不幸遇上了,不要怨天尤人,坦然面对,也许坏事变成了好事。在与“一刀切”3次同行的过程中,我收获着生命中最精彩的篇章,值!

  □陆惠芳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