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尖东地铁出入通道,洛阳旅游图片展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
| 美仑美奂的《武皇十万宫廷乐舞》倾倒了无数香港观众。 |
|
关于华夏文明史,有人说:“五十年看深圳,一百年看上海,一千年看北京,两千年看西安,五千年看河南。”
正值中原全面崛起的关键时刻,1月16日至24日,“中原文化港澳行暨2007豫港投资贸易洽谈会”在美丽的“东方之珠”香港刮起了一股强劲的“河南风”。
为参加这次盛会,洛阳市组成了由各县(市)区、市发改委、国资委、商务局、科技局等委局和一拖集团、洛钼集团等企业组成的80余人代表团,规模居全省各地市之首。本报记者随团采访,一路感慨多多。
香港人眼中的河南
出发时,地处中原的河洛大地还是寒气逼人,几个小时后我们步出机舱,眼前的香江、濠江已是春意融融了。
此次港澳之行是中原文化继走进福建、广东、北京、上海之后,又一次在世人面前精彩亮相。河南的悠久历史、灿烂未来,河南的发展环境及河南人的精神风貌,再一次面临全方位的“检阅”。
最先闯入我们视野的,是港澳各大媒体对河南铺天盖地的高调赞扬——
香港《文汇报》打通一版、四版,以《情系香江,感知河南》的标题统领,图文并茂地“解读”了河南。在各种文章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是“河南农业生产不断攀高”、“工业效益不断突破”、“基础设施建设不断跨越”、“对外开放不断发展”、“民生不断改善”、“形象不断提升”等。
我特别留意了一下,当地报纸在介绍河南“文物雄冠华夏”时,都不约而同地选用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的照片为主打,而在介绍河南的“旅游胜地”时,甲天下的洛阳牡丹往往成为开篇之作。
还有一家报纸,用半个版隆重推出《中部崛起,洛阳先行》。文中仅仅一句“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便把香港读者的“胃口”吊得老高。
在各种场合,记者随意向港澳朋友提起洛阳,对方都会十分憧憬地说:“那是一个风水宝地啦!”历史知识丰富的人,甚至会脱口而出“洛阳纸贵”。
一些港澳政要、知名人士,更是对河南赞许有加。
1月20日,风轻云淡,温润如春。身着灰色西服,儒雅温和、神清气爽的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站在自家寓所前热情迎接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一行的到来。
这座幽静的海边庭院,曾经接待过胡锦涛、江泽民、温家宝。拉着河南客人的手,董建华由衷地说:“河南是实现中部崛起的一个关键省份,我们都知道河南现在发展很好,我向你们表示祝贺。”
“你们书记、省长亲自带队来港澳宣传河南、寻求合作,这种诚意和开放的胸怀令人感动。”董建华的这番话绝非溢美之词,他说:“我一直想去河南看看,2003年已经安排好的河南之行因为其他原因又临时取消了,非常遗憾。河南值得去的地方很多,我真想多走走、多看看,我想看看郑州,也想到洛阳看看牡丹。”
澳门特首何厚铧也对河南表现出了浓厚兴趣。在澳门期间,何厚铧多次对河南媒体说:“十几年前,我去过河南,河南厚重的历史文化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现在,河南经济社会的发展情况更加令人鼓舞。”
香港中华商会会长、香港有荣有限公司董事长霍震寰如此评价河南:“过去对河南并不是很了解,通过几天来的中原文化行活动,我们对厚重的中原文化产生了强烈共鸣,对今天的河南刮目相看。”
《大公报》、《文汇报》、《明报》、凤凰卫视等29家香港主流媒体的负责人纷纷表示:中原文化香港行活动给他们展示了一个精彩开放的新河南形象。
香港《大公报》副总编盛一平说:中原文化香港行活动以文化为切入点,一改过去一些地方在港举办的投资会、洽谈会,只谈GDP、只谈数字、只谈生意的形式,以厚重的中原文化来凝聚力量、吸引目光,从而产生强烈的共鸣,相信一定会取得非同寻常的效果。
在港期间,大型原创舞剧《风中少林》、美轮美奂的《武皇十万宫廷乐舞》倾倒了无数香港观众,他们经久不息地为演员鼓掌。
在日人流量达220万人次、连接香港岛和九龙半岛的尖东地铁出入通道内,洛阳市举办了大型旅游图片展,集中展示洛阳14个旅游、文化景点的16个大型图片灯箱广告成为地铁通道内的一道风景线,天子驾六、玄奘故里、天池山、卢舍那大佛、白园、白马寺等一幅幅精美的图片,仿佛化作一座座桥梁,把千年帝都牡丹花城,通过香港这个国际窗口推向了世界。
就连我们送给澳门、香港特区政府和两地嘉宾们的礼物,也透着一股浓浓的文化味儿——司母戊大方鼎(仿制品)、真丝纯白的太极拳服装……
过去社会上曾流传不少糟蹋河南人形象的顺口溜,如今普通香港人再看河南人印象有了大大的改变——河南人的精神面貌变了,和想象的不一样了。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徐光春书记说得好: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河南真正发展起来了。改变河南形象,靠嘴皮子说是不行的,靠“化妆品”在脸上涂抹也是不行的,最根本的是要发展起来,“靠发展赢得尊重”。
我们眼中的香港
提起香港有太多的话题,但我们印象最深的是它的快节奏和高效率。
走在高楼林立的香港街头,你能看到上班高峰期步履匆匆的“公司一族”,他们的脸上,绝没有澳门人的那种放松和满足,你能读到的是“爱拼才会赢”。
道路上的车速极快,没有堵车现象,有的只是井然有序和行人耐心地等待绿灯亮起。
香港的红绿灯也很有特点。绿灯亮起还伴有节奏极快的钟鸣声,仿佛在催促行人抢时间去挣钱。
港人也养狗,也遛狗,但你在马路上绝对看不到狗的粪便。一次我们去湾仔附近散步,发现路边有一小型建筑,正纳闷儿,猛然读到其上写着的英文——原来是“狗厕所”。香港城市管理的精细化可见一斑。
再一个就是香港政要的亲和力和处事的低调务实。
市领导要去拜访香港前财政司司长梁锦松,梁明确提出不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无奈,我和省电视台的同伴只得在大厦的一楼等候。比约定的时间稍早,市领导上了大厦的电梯,直奔梁办公的楼层。
几分钟后,从大厦外匆匆走进一个瘦瘦高高戴眼镜的香港人,他太普通了,但我一眼就认出此人便是梁锦松——那个娶了“跳水冠军”伏明霞的名人。
这么大一个“腕儿”,进进出出也没有前呼后拥,让人另眼相看。后来听说在与市领导的会见中,老梁也是省掉一切套话,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就香港知名经济学家张五常提出“洛阳最宜建迪斯尼乐园”的动议,梁毫不客气地表达了自己的见解,很直爽、可爱。
置身香港这个国际著名的自由港,你不能不叹服它的宽松与自由。
事也凑巧,就在我们赴港期间,1月16日,《亚洲华尔街日报》和美国传统基金会公布了全球经济自由度排名。香港连续13年傲视全球,再次成为全球经济最自由的地方。
2007年经济自由度指数报告显示:在香港投资受约束小、成本较低、生产率高、财富增长快,也就是说,能够提供最佳的商机。美国传统基金会同时认为,香港税率极低,商业规管简便,劳动力市场灵活性高,对本地投资和外来投资几无限制。另外,港府高效清廉,对金融业的干预度低且透明度高,香港司法系统独立,能有效保障私有产权。
这就不难理解,内地省份为何新年伊始便纷纷“抢滩”、“登陆”香港,寻找商机、招商引资应是背后最重要的“潜台词”。
听说,“河南风”刮过之后,“安徽风”、“江西风”也将接踵而至,香港要“好戏连台”了。
“人民币坚挺”与“在香港念大学不易”
这次来香港,大多数洛阳人行前没有兑换港币,为啥?人民币比港币强了。
在港期间,人民币兑换价跨越1美元兑7.8元人民币的水平,成了香港所有传媒的重点新闻。港元与美元的挂钩价是1美元兑7.8港元。这就等于正式宣布1元人民币比1元港币更值钱。
1月23日上午,香港万豪酒店三楼宴会厅内,香港客商和嘉宾济济一堂,正在此间进行的是洛阳市情说明暨项目推介会,其中有一群年轻的面孔引起了我的注意。
一打听,知道他们是来自香港科技大学的学生。他们跟着老师来此进行社会调查,调查的题目就是“内地城市如何在港搞推介”。
近年来,香港高校在内地的名声越来越大,许多内地学生都希望到这个中西文化交会的地方深造,除了通过高考来港念书外,不少内地生争取以交流生的身份体验这个国际大都会的学习与生活。
记者和这些大学生聊着聊着话题就转到了内地生到港读大学的感受上来。
一个自称小张的杭州女孩,在山东大学度过了3年本科时光后,成为该校第一个赴港大交流的化学系学生。内地学生一直被认为学习勤奋刻苦,但小张却感叹:“在香港读书比内地辛苦很多!”
在港短短半年,小张已充分感受到香港与内地教育的差异:“来香港读书,除了语言水平得到提高外,与国际接轨的诸多机遇,也凸显了香港教育的优势。在这里学习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轻松,会有很多不同种类的作业,每门课都是由3位老师分讲不同部分,每个老师在教授结束的时候都有中期考试,平时作业和中期考试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学期成绩,所以不像内地的学生到期末才突击复习。”
小张说,在香港有不少学生的学习基础都比她好,让她看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所以倍感压力。但她认为,香港最好的地方在于,即使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很大,但大家彼此尊重别人不同的生活方式,并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这点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小张感慨地说:“到香港读书,首先要学会适应环境,调整好心态面对差距和孤独;还要有挑战自我的心态,决不能只为外在光鲜的名声而去。”
□ 本报记者 赵志伟/文 刘成武/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