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春日最繁华,红绿荫中十万家。”在花开四月,我来到了牡丹城——洛阳。
一到洛阳,所见所闻都与牡丹相关。公园里牡丹成片,马路上牡丹成行,阳台上牡丹点点;集邮展有牡丹邮票,瓷品市场有牡丹唐三彩,音像制品有《洛阳牡丹》光碟,宾馆饭店以牡丹为题材的书画作品随处可见;牡丹花会、牡丹灯会、牡丹书市,诸如此类,数不胜数;至于那焰火晚会腾空而起的礼花,更像牡丹仙子把象征繁荣吉祥的牡丹花撒向人间……难怪人们都说,洛阳的春天,是牡丹花的世界。
人们常说,花如海,人如潮。当我在向导——摄影师老王的引领下,第一次走进国家牡丹园的时候,真实地感受到花海人潮的壮观。
你看那牡丹,远远望去,宛如碧绿的海洋中翻腾着七彩缤纷的浪花。微风吹拂,流香四溢,芳馨袭人。
你看那花径园道,人头攒动,男女老少,雀跃欢欣。来自洛阳的大街小巷、来自神州的城市乡村、来自异国他邦的人们,或三五为伴,或结队成群,或扶老携幼,或情侣双双,他们有的凝神对花写生,有的盛装与花留影,有的对着牡丹赞叹它不愧为国色天香,而我却随着缓缓流动的人潮前行,聆听摄影师给我讲述那美丽动人的牡丹故事。
唐代以前,牡丹生长在长安。武则天在长安登基,自称圣神皇帝。一年寒冬,她心血来潮要赏花,竟下一道“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的诏命,令后苑百花一夜之内全部盛开。众花屈于皇帝的淫威,都按时开放,唯独牡丹严守花信,不违时令。武则天大怒,下令把牡丹全部烧掉,并要连根铲除,贬出长安扔到洛阳。谁料牡丹被贬至洛阳后,又扎新根。第二年春天,洛阳漫山遍野灿若云霞,牡丹花开得更大更美丽。此后,洛阳人对牡丹更加偏爱,并誉之为“焦骨牡丹”。
这个故事很多不符合历史,但这传说说明,洛阳人喜爱牡丹,不仅是它那雍容华贵、端庄富丽的花姿,更是它那不畏权贵的精神。而牡丹花那倔强不屈的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洛阳人。
十年动乱期间,洛阳牡丹遭到空前浩劫,公园的牡丹竟被勒令当柴烧,郊区不少牡丹园地被勒令改种粮食。面对乌云压顶,有个老花农却暗地里在温室继续培植牡丹,并敢面对“毁花种粮”的下令者说:“这牡丹是中药,绝对不能毁。我们要留下来给百姓治病!”几百亩牡丹因此得以幸存。
观赏过一望无际的花海,聆听了那么多动人的牡丹故事,摄影师老王又把我们带到品种繁多的王城公园,并把名贵而罕见的品种一一摄入镜头。
牡丹色彩缤纷,红色的胡红、黄色的姚黄、紫色的魏紫、粉色的赵粉、黑色的黑魁,还有那绿色的豆绿、蓝色的蓝田玉、白色的夜光白以及多色的二乔、姣容三变,真是五光十色,异彩纷呈。牡丹的花形,更是千姿百态,状如皇冠的首案红、荷花形的玉兰白、菊花形的粉思春、蔷微形的洛阳红,一个个动听的名字,就像一首首抒情的诗、一幅幅隽永的画、一个个美丽动人的故事。
王城公园矗立着一个栩栩如生的牡丹仙子塑像。传说,牡丹仙子是西王母娘娘的女儿瑶姬。她在奉命下凡助大禹治水时,被大禹公而忘私的精神所动,遂向大禹求爱,遭到拒绝,流下悲伤的眼泪。这眼泪滴在河洛的大地上,便幻化成一朵朵鲜艳的牡丹花。今天,洛阳牡丹已有一千多个品种,种植面积2万多亩。牡丹,已经成了洛阳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我们站在牡丹仙子的塑像前留影,面对姹紫嫣红、迎风怒放的牡丹,我们默默地祝愿牡丹仙子永远福荫洛阳,永远福荫中州大地。
湛汝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