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张建洛 市中级人民法院 采访时间:8月5日下午 采访记者:陈占举
见到张建洛时,他正在自己收藏的留声机前听军歌,我也仿佛走进了战火纷飞的岁月。从一个军用箱子里,张建洛拿出了1979年在越南前线时拍的照片,讲述了一个经过战火洗礼和生死考验的老兵是如何学会面对人生的。
1979年,我17岁。那年的12月16日下午4时,我穿上崭新的军装,和一群洛阳热血青年踏上了南下的列车,怀着报国的雄心壮志,前往广西前线,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
21日凌晨,我和战友赶到广西边防凭祥站,在凭祥站经过短暂的休整,我和20多名洛阳籍新兵被送到广西龙州的新兵营。我被编入广西边防某部九连,连队驻扎在离越南只有30米远的一个哨所。我和战友白天巡逻,夜里放哨,还到边境线布地雷。
我现在还记得很清楚,当年,不少新兵用的枪、水壶等物都是烈士留下的。在枪炮和地雷声中,我的战友有的负了伤,有的立了战功,有的牺牲在了这片热土上。经过血与火的洗礼,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3年后,我退伍了。1985年4月的一天,我听到噩耗:还在广西服役的洛阳籍战友杜建军在执行公务途中因翻车而牺牲,年仅29岁。听到战友牺牲的消息,我想起了1981年“八一”前和杜建军在广西龙州科甲烈士陵园祭奠英灵时两人的承诺:“我要是牺牲了,我的父母就是你的父母,活下来的人要为双方的父母养老送终。”
我和战友一起到杜建军家哀悼他,并将他的骨灰送到洛阳烈士陵园。临走,我和战友安慰建军的父母:建军不在了,我们就是你们的儿子。
为了当年那句承诺,我一坚持就是26年。在这26个春秋里,我早已成为杜家的一员,几乎年年看望杜建军的家人,对杜建军父母的称呼也由“伯伯”、“阿姨”改为“爸爸”、“妈妈”。
后来,我到洛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从事法制宣传工作,成为一名摄影师。在工作中,我出版了一本名为《情与法》的画册,画册真实记录了一些死刑犯临刑前的画面。为了教育和警示更多的人,我送出去了1000多本。
由于工作的关系,我每年都要接待很多外地朋友。在一些景区,许多游客看到我背着摄像机和照相机,像一个专业的摄影师,希望我能为他们拍合影。我有求必应,尽力为他们拍好,从不马虎。几十年来,我也记不清为别人拍过多少张合影。
我始终认为,陌生人的信任是对自己良知的考验,坚持从小事做起,用爱心和笑脸去面对生活。多年来,我从没有和朋友、同事红过脸。
对一些伤害过自己的人,我也是宽容对待。一次,我和战友骑着摩托车遇到几个不愿让路的小青年,我们按了几声喇叭,这几个小青年就回头破口大骂,拉开架势,准备打架。上过战场练就一身功夫的战友见状后,气愤不已,想“修理”这几个小青年。我看着准备打架的几个小青年,拉住战友友好地微笑了起来,笑得几个小青年不好意思起来,连连向我们道歉。
现在,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做人孝为先,并把贝多芬说过的一段话当成座右铭:当我50岁的时候,我喊我母亲时,我母亲能答应,此时此刻,我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我说到做到,现在不管多忙,节假日里我都要去陪伴母亲,并每天为母亲做两顿饭,和她聊天,让她度过一个幸福的晚年。
记者手记:张建洛虽然离开部队20多年了,但在他的身上,仍然能看到军人的风采。张建洛爱好摄影和军品收藏,在他的客厅和卧室里,放着他20多年来不同时期的摄影作品和他收藏的大量军品。部队生活锻炼了张建洛,使他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张建洛时常告诫自己,在浮躁和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中,要保持平静的心态,用豁达的心态面对生活、笑对人生。
我爱橄榄绿系列报道
在这里,您可以讲述心中埋藏已久的故事,倾诉不为人知的心声。比如,您感情上的曲曲折折,您求学时的心路历程,您与众不同的成长经历,您与人交往中的感人故事……您都可以和我联系,由您来诉说,有我来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