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12日发布的8月份金融运行报告显示,居民户存款在7月减少91亿元的情况下,8月再度减少418亿元,居民储蓄减少呈现加速趋势。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居民理财意识的提高是储蓄不断减少的重要原因,银行储蓄这一昔日的“笼中老虎”跳出银行,是一个可喜的变化。
央行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居民储蓄数据的增减呈现一波三折态势。在今年2月份突破17万亿元之后,4月份和5月份随即出现连续两个月缩减的局面,两个月内净减4458亿元。在6月份大幅增长后,7月份和8月份再度出现减少,储蓄搬家现象尽显。
“现阶段储蓄搬家趋势还将延续。”国都证券分析师张翔认为,当前居民理财意识大大增强,而在通胀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居民也会越来越多地将手中的存款取出,进行多种形式的理财。
经过今年的四次加息,我国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已由2.52%提高到3.6%,但同时,今年以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持续攀升,由1月份的2.2%一路上涨到8月份的6.5%。
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CPI延续前6个月不断攀升的趋势,同比上涨6.5%,为今年月度最高涨幅。
此前央行相关人士指出,实际利率的衡量一般应以前6个月或12个月的CPI均值而非单个月份CPI数值来计算。如果一年期存款利率扣除利息税后高于CPI均值,则可以认为实际利率为正值,否则为负值。
根据测算,如果以CPI前6个月的均值衡量,在不考虑利息税的情况下,目前我国实际利率为负的0.8%。
世界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郝福满指出,实际利率的正负正在成为影响中国居民投资决策的关键因素:正负数值决定了居民是把存款继续存入银行,还是转而投入股市、房地产市场等投资渠道。
(新华社北京9月1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