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007版:洛 浦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虎跑寺 谒李叔同
洛阳 ——中华民族圣地
食品添加剂
值得我们信任吗?
欲雪(国 画)
思路花语
新闻网广告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8 年 12 月 4 日 星期    【打印】  
河洛史话
洛阳 ——中华民族圣地
徐金星
  中共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在《中原文化与中原崛起》一书中讲到中原文化是典型的“圣文化”时,曾明确指出:“‘圣文化’主要体现在被誉为孕育中华文明的‘圣河’——黄河,见证了中华文明兴旺与发达的‘圣城’——十三朝古都洛阳,儒释道融合的中华文化‘圣山’ ——中岳嵩山以及‘道圣’、‘商圣’、‘医圣’、‘科圣’等众多的圣人,这些都是河南独有的。”这里,徐光春关于洛阳是“圣城”的提法,准确地概括了洛阳的历史定位、文化定位,表明了洛阳和中华民族、中国历史、民族文化、民族精神非同寻常的重大关系,是非常有道理的。

  1.洛阳地处“天下之中”,是本来意义上的“中国”。《史记·刘敬传》说:“成王即位,周公之属傅相焉,乃营成周雒邑,以此为天下之中也,诸侯四方纳贡职,道里均矣。”因“成周雒邑”居“天下之中”,故称“中土”或“土中”,这就是后来河南省被称为“中州”或“中原”的由来。

  “中国”一词,曾见于《诗·大雅·民劳》中:“惠此中国,以绥四方。”也见于《诗·小雅·六月序》:“《小雅》尽废,则四夷交侵,中国微矣。”还见于其他早期典籍等。但“中国”一词,出现最早而又可信的是在1965年陕西宝鸡县出土的青铜器“何尊”铭文中,其文曰:“唯王初迁宅于成周……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之乂民。”“何尊”为西周初年第一件有纪年铭的青铜器,可以看出,这里的“中国”,即指周王朝疆域的中心地区,即成周,也即今洛阳一带。

  2.裴李岗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早期偏晚的一种文化,洛阳地区是其主要分布区域之一。早在1959年,就在洛阳市偃师马涧沟发现了属于裴李岗文化遗存的石磨盘一套;以后,裴李岗文化遗址陆续在古洛阳范围内的巩义、登封、偃师发现,说明古洛阳地区是裴李岗文化的主要分布区域之一。由裴李岗文化而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夏文化,一脉相承,大约延续了1万年之久。

  迄今,在全国范围内的许多地方都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如长江下游江浙一带的河姆渡文化、东北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等。这就是所谓的文化“多元论”或“满天星斗说”。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率先进入文明时代、进入阶级社会、出现“国家”,是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因此,洛阳地区是真正科学意义上的“文明”发祥地。

  3.“河洛为王者之里”。由夏以降,商、西周、东周、东汉、三国魏、西晋、北魏、隋、唐(含武周)、后梁、后唐、后晋均建都洛阳,故称洛阳为“九朝古都”(九表示多数)或“十三朝古都”。禹传子、家天下,商汤歼灭夏桀,八百诸侯会孟津,周公定鼎与制礼作乐,合纵连横,光武中兴,班超通西域,八王之乱,孝文改革,河阴之役,修大运河,武则天称帝,安史之乱等,许许多多影响中国历史的重大事件都先后发生在河洛大地上。

  在中国七大古都中,以洛阳建都最早、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居住帝王最多;二里头夏都斟 被称为“中华第一都”;沿洛河由东向西一线,在50公里以内,保存下来5座古代都城遗址,这在世界范围内也是仅见的;北魏洛阳城范围约100平方公里,是世界最大的古代都城。凡此,在七大古都、100余座历史文化名城中,洛阳应是当之无愧的“古都之首”、“名城之冠”。

  4.华夏族的形成。《国语·晋语》说:“昔少典氏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有蟜氏乃炎、黄二帝母族,活动在平逢山。其地应在洛阳西北邙山一带;新安青要山为黄帝“密都”。黄帝曾孙帝喾居偃师,有四妻,生四子,皆有天下。正妃姜嫄生弃,为周先祖;次妃简狄生契,为商先祖;次妃庆都生尧,次妃常仪生挚。黄帝玄孙禹,生活于嵩岳伊洛一带。华,其意为“荣”;夏,其意为“中国之人”,华夏族正是以炎、黄二族为主,形成于以河洛地区为中心的中原大地。

  再以后以华夏族为基础,在汉代前后形成了汉族,以后又和其他兄弟民族,共同称为中华民族。

  5.河洛地区是我国姓氏的重要起源地。有研究者统计,在全国120个大姓中,起源于河南,或姓中一支、二支起源于河南的,合计97个姓,占80%以上。其中,大多在河洛地区范围内。单就偃师市说,现存姓氏531个,其中源出偃师或姓中一支、二支源于偃师的就有117个,另有源出偃师今已消失的94个,合计211个。

  6.“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晋语”。西晋末年发生的八王之乱、永嘉之乱、五胡入扰、自然灾害等,给国都洛阳、河洛和中原大地造成极大灾难,广大汉人难以生活下去,纷纷南迁,形成我国历史上第一次中原汉人大规模南迁浪潮,这便是今日各地客家人、闽南人的第一批先民。在台湾,闽南人、客家人占到80%以上,是台湾的主体居民。客家人、闽南人公认“根在河洛”,自称“河洛郎”,闽南话也叫河洛话,客家话的母语也是河洛话。在台湾电视台播出“歌仔戏”,场景标题即为“河洛大舞台”,客家人、闽南人的姓氏、堂号都渊源于河洛和中原。

  7.孕育、成长、繁荣于河洛大地的河洛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文化。周公在洛阳“制礼作乐”开创儒家学说;东周王室守藏室之史老子撰《道德经》,成为道家学说重要经典;佛学首传于洛阳;玄学诞生、兴盛在洛阳;洛阳二程为宋明理学的奠基人。这五大学说学派是河洛文化的核心,对形成和决定中华民族、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品格”,对中国社会文化都产生了关键性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说,它决定了中国历史的走向。

  8.曾经对中国思想文化、社会生活、民风民俗等产生了重大影响的所谓中国“三大教”,即孔教、道教、佛教,都和洛阳有非同寻常的渊源关系。孔教,即儒教,把儒家学说当成宗教,尊孔子为教主并和佛教、道教并列。“孔子创教”说,始自康有为。道教以长期生活在洛阳的老子为教祖,尊称其为“太上老君”,以《道德经》为主要经典。佛教是由南亚古印度传入中国的宗教,尊释迦牟尼为佛祖。而洛阳白马寺是中国佛教的“释源”,因此,洛阳应是名副其实的“三教祖庭”。

  还有很多理由,不再一一细述。

  我们知道,世界史上有著名的四大文明古国,它们是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尼罗河、两河流域、恒河、黄河,是世界上著名的文明发祥地。迄今为止,世界上所有的文明古国如埃及、巴比伦、印度,甚至希腊、罗马,它们原来的民族、原来的文化,通通被征服了、灭绝了、消失了,只有中国文明、中华文化,从古至今,一脉相承,连绵不断。这是世界文明、文化史上独一无二的现象。在中国人心目中,洛阳自古是“天下之中”,是“中心”。这种“以洛阳为中心”的观念,对中华民族的团结、对中国的统一、对中华文化强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产生过不可估量的影响。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圣河,河洛地区是黄河的核心区域。嵩山及登封,自古属洛阳地区。按司马迁的说法,“嵩高”之为“中岳”,就是因为夏、商、代三代均建都洛阳,嵩岳又是驻洛帝王朝拜之地,武则天“登嵩岳封禅”,故改“嵩阳县”为“登封县”,并用“万岁登封”年号。少林寺则是魏孝文帝为天竺僧跋陀所建。“洛、偃、巩、孟、登”,古时均属洛阳,只是在1949年才划了出去,至今还不到一个甲子(60)年。因此,我们也可以把洛阳称为“中华民族圣地”。            本版插图 玉明

3上一篇  下一篇4